南轩竹踏着暮色回到村口时,远远就看见自家屋顶飘着炊烟。
他加快脚步推开吱呀作响的院门,却见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奶奶一个人坐在门前剥豆子。
“奶奶,我回来了。”南轩竹放下包袱,环顾四周,“石头和木头呢?”
奶奶抬头笑了笑:“他们上山砍柴去了,说是要赶在天黑前回来。”
她指了指墙角堆得整整齐齐的柴垛,“瞧,今早书院派人送来的米面,还有这些新劈的柴火。”
南轩竹这才注意到屋檐下放着两袋粮食,袋口扎得严严实实,上面还印着邱明书院的红戳。
“书院给的?”他有些诧异。
“可不是。”奶奶撩起衣角擦了擦手,“晌午时分来的,说是每个学子家里都有份例。”
她忽然压低声音,“我偷偷问了送粮的伙计,别人家都是半袋糙米,唯独咱们得了整袋白面。”
“竹子啊……”奶奶忽然拉住他的手。
老人粗糙的掌心摩挲着他的指节:“你爹娘辛苦一辈子在外打拼,奶奶也没什么本事。但是现在有个读书的机会,奶奶还是希望你能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多读点书,以后也能谋个生计。”
“就是怕你觉得太辛苦。竹子啊,你若是觉得读书太累,大不了以后奶奶一直养着你。”
“不辛苦。”南轩竹晃了晃脑袋:“您孙子现在可是书院第二名的才子呢!而且书院里还有不少和我年纪相仿的伙伴,我以后一定会很开心的。”
奶奶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伸手拂开他额前的碎发:“撒谎。你打小就是个爱跑的性子,你若真乐意拘在一个地方不跑,才是见怪了。”
“唉,”奶奶有拍了拍南轩竹的手背,“咱们家条件虽然比不上别人,但竹子你在外,千万不要小气了吃穿。你要是冻着饿着了,奶奶可比少了那些钱心疼的多。”
“米面我都收好了。”奶奶慢慢站起身,“你安心读书,石头木头会照应家里的。”
南轩竹望着奶奶走向灶台的背影,喉头发紧。他蹲到灶前帮奶奶添柴,火光映得两人脸上明暗不定。铁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却只漂着几片菜叶。
“你明日卯时就要到书院,奶奶已经帮你准备好带过去的东西了,记着,别与别人起冲突。”奶奶嘱托着往锅里撒了把粗盐,“算了,要真几句话就能变得了你了,你就不是我的竹子了,早些回去歇着吧。”
南轩竹终究是没说什么,只是往灶里添了根更粗的柴。
他添完柴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那我先去睡了。”
夜深时,南轩竹躺在炕上辗转反侧。衣物摩-擦发出细响,惊醒了浅眠的奶奶。
老人翻了个身,沙哑道:“睡吧,鸡叫还早。”
“嗯。”南轩竹怕再惊扰奶奶,动作幅度放轻,小心翼翼地翻了个身。
他望着头顶的茅草屋顶,思绪飘远。
卯时的晨钟尚未敲响,石阶上已整齐排列着二十余名学子。
晨雾缭绕中,一色的雪白长衫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肩膀处绣的渐变晚霞腾云图纹将少年们衬得如新竹般挺拔。
书院大门缓缓开启,学使手持名册立于门侧,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低垂的头颅。
“入院。”
随着一声令下,布靴踏在砖上发出整齐声响,穿过三重门廊后,眼前豁然开朗。
正厅前的广场上,青铜香炉青烟袅袅。台阶之上,邱先生一袭玄色深衣端坐案前,左右各立着三名手持戒尺的助教。
晨光穿过云层,落在那块“明德至善”的匾额上。
“拜。”
二十余名学子齐刷刷跪在蒲团上,以额磕地。
“兴。”
“奉束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