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知州也不想回老家时,被人唾骂。
想到这,赵知州看向纪霆,认真道:“不管是在农司,还是在庄子,都是纪大人的功劳。”
“纪大人自到朔州之后,修水渠,建桥梁,扶济孤儿老人,都是极好的。”
“就连门北县的文举武举,都是人才辈出。”
“还有门北县的两处化肥作坊,后者实在可惜,原本能给当地百姓带来不知多少收益,甚至整个朔州都受益。”
“想来,不能因为其他人的一时疏漏,就不再办此事了。”
赵知州的话说完,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
这是给纪霆正名呢!
承认他在门北县做的事情。
还承认化肥作坊不是他的问题。
更有重开作坊的意思。
等会,他不是想给老家要种子吗。
怎么扯到化肥作坊了。
纪霆倒是看过去。
能当知州,还能攀附上皇亲国戚的官员,果然不是吃素的。
开口就把他最想要的东西说出来了。
他要的,确实是重启化肥作坊。
赵知州要用这件事,来换纪霆培育出来的粮种。
等于自己跳反,得罪荣王爷等人,也要做成这件事。
这种牺牲,确实足够了。
纪霆果然慢慢道:“知州大人过誉了,不过重办化肥作坊,确实是下官的心愿。”
话说到这,双方已经做好交易。
等其他人离开,赵知州叹口气。
折腾了这么久,除了把自己名声折腾没了,似乎也没什么用。
费劲心力把他两个儿子弄到国子监,其实效果也不大。
那边的学生都是天才,强行把孩子送过去,只起到一个揠苗助长的作用。
而且多数人都知道,他们是走后门进去的,难免有所排挤。
再因为他反复站队,也让很多同僚好友不信任,生怕自己突然转了想法。
真出事的,都不会把他当自己人的。
尤其是现在。
他把
京城针对纪霆的人得罪干净了。
偏偏支持纪霆的人,也只会就觉得自己是利益至上。
这他找谁说理。
也确实无理可说。
谁让他判断失误,认为纪霆这边不值得支持。
他斟酌再三,还是保住家乡的支持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