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鸣珂 > 第217章(第2页)

第217章(第2页)

他切切地说:“我和他们曾是故友亲朋,有几十年的交情,从总角幼时到如今老迈,都是一样的。当年你年幼,衡国公还问过我怎么让孩子安枕,我把贴身的平安玉给了他,他后来可拿给过你吗?这么多年了,他们……他们不会再埋怨我的。你能不能接了亲王位,就当是……”

台上的帘子缓缓地掀开,阎止一身白衣,神情黯淡憔悴,两侧的脸颊深深地凹了下去。他盯着皇上看了许久,声音很轻地说:“那你把四叔还给我。”

皇上哑口无言,只听到身后人头落地的声音。阎止面无表情地放下垂帷,登车远去了。

马车沿着郊外小径缓缓而行,停在一座新落成的坟茔之前。阎止携着傅行州的手走过去,一撩前袍跪下,在前燃香祭酒,以作拜祭。两人起身再跪,并肩叩了三叩。

阎止从车上拿出卷宗,在墓前烧了。他看着卷宗上一行一行的字迹被火舌瞬间吞没,忽而停了手,躬身长长地叹出一口气,伸手按在厚厚的一叠纸上。

傅行州揽过他,在他背上抚了抚,环过肩膀用力在怀中搂了一下,侧过脸在他鬓上碰了碰,问道:“是哪儿不舒服了吗?我来吧。”

阎止摇了摇头,手指从重重字迹上抚过,过了半晌才说:“我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国公爷就陪着我一笔一划地改……”他停顿了好长一段时间,又说:“我如今都改了,可是他看也不看,就那么走了。他们如今相聚了……为什么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

傅行州心中像是被抓了一下似的,泛起层层的酸楚。他伸手将阎止揽在怀里,掌心贴在他后背慢慢摩挲着,一字一句清清楚楚,落在阎止的耳畔:“金殿定国策,烽烟护民生,没有人比你做得更好了。国公爷若是看了,一定会很欣慰。漓王与国公或许当年没有选出更合适的人,但他们教出了你,就是他们心愿最好的延续。只要有你在这里,他们一生的心血与期盼就都没有白费。”

阎止回头看着他,良久才问:“……真的吗?”

傅行州的指腹轻轻蹭过他的脸颊,眼中泛着沉沉的爱意,像是烛火燃烧不息:“你不会是一个人留在这儿,我会永远在陪你身侧。凛川,我与你永生永世,至死不渝。”

阎止喉头一热,侧头看向身侧的墓碑,心中像是有什么随风缓缓而逝。他低下头深深的呼出一口气,倾身紧紧地拥住傅行州,热泪顺着脸颊飞快地滚落而下,淋湿了两人的肩头与心头。

“长韫……”阎止在这场漫长的泪流中颤抖着开口,将面颊贴在他的颈侧,密不可分,“不要离开我。”

岁月倏忽而过。阎止一直没有接下亲王之位,只以世子之名监朝理政。

几许寒暑掠过,他昏昏沉沉地治病喝药,有时一连三四天便这样匆匆而过。旧病与伤痛交汇之间,他总是在故旧的长梦之中漂浮着,不知窗外天昏几许。

三年之后的冬日,先皇驾崩。

阎止束华带、垂冕旒,登金殿受百官三呼万岁,继承大统。他将傅行州封靖昭王,留于身侧,长居京城。次年拜林泓为相,又将衡国公、漓王、平王三人灵位迎入昭彰历代忠良的千秋祠,会逢年节时时拜祭。

在此后的年月中,阎止推新策、整吏治、均平田。新政所过之处荒地生禾,民间的欢笑也多了。傅行州依然遥领北关,督建烽燧、再练新军。北关外烽火渐息,羯人长达五十年不敢叩关。

两人并肩而立,一生砥砺,终得四海拜服,盛世清平。

当年中秋,谢道莹传来有孕的喜讯。宫里赐下金银绫罗无数,又送了许多小孩子的玩具,她含笑坐在床畔一件一件地收拾着。周菡坐在她对面,见桌角放着一个旧盒子。她一时好奇,打开来看,尽是一些放旧了的孩童玩具。

“这是什么,”周菡问,“宫里赐下的东西怎么还有旧物?”

谢道莹抬眼看了看,并不怎么在意,随口道:“这是邹氏的东西,一直在库房里搁着。我今日收拾旧物,小丫鬟没个轻重,分不清哪些是该收起来的,一股脑全给翻出来了。一会儿让她们收回去就是。”

“邹氏?是侯爷先前那位妻子,”周菡一顿,把声音放轻了些,“说到底,她把军情透露给了瑞王,侯爷为何不追究?”

谢道莹将手中的绣绷放下,一时默默,想起傅行川和她说过的话。

邹氏是先皇后的侄女,嫁于傅行川原为制衡,不料心生爱慕。当年军情危急,萧临彻通过皇后传话,称有办法救北关于水火,但要她取了情报相助。邹氏年少懵懂,答应此事,月余后才得知边关惨案,当晚便谢罪自尽了。

此后萧临彻为掩盖灭口,又陷害邹氏一门,没有一个人活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