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任务,是为这个新生的“飞跃电子有限公司”,搭建一个完整、合规、且能最大化享受政策红利的财务与税务体系。她一头扎进了飞-跃厂那间尘封多年的档案室。里面的账本,乱得像一团打了死结的毛线。假账、烂账、糊涂账,层层叠叠,清晰地记录了一个国营大厂,是如何一步步从辉煌走向衰败的。她带着两个从平江税务局借调来的年轻助手,没日没夜地核对、整理、甄别。她的专业和严谨,让飞跃厂财务科那几个原本抱着老资格,对她爱答不理的大姐,也变得心服口服。“沈科长,这笔给红星机械厂的‘协作费’,都十年了,一直挂在账上,对方厂子都没了,您看怎么处理?”“做坏账核销。把当年的合同、发票、还有红星机械厂注销的工商文件,全部找出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我们去税务局申请核销,一分钱的损失,都不能白担。”沈知微头也不抬地吩咐道。她的干练和专业,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旧飞跃的沉疴烂肉。这天晚上,集团财务总监赵海,找到了江彻的办公室,神情凝重。“江总,我们都快被那五万多台旧电视机给拖垮了。”赵海把一份报表拍在桌上,“为了收购它们,集团的现金流已经见底。现在每个月光是仓储和维护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个大包袱甩掉?”江彻看着报表,脸上没什么表情。“谁说它们是包袱?”“难道不是吗?”赵海不解,“这种黑白电视,在沪上连收废品的都不要!”“沪上不要,不代表别的地方不要。”江彻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中国地图,铺在桌上。他用红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巨大的圈,把那些远离沿海大城市的,广袤的内陆和农村地区,都圈了进去。“这里,有八亿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一辈子都没见过电视机是什么样。对他们来说,能看到影像,听到声音,就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黑白还是彩色,重要吗?”赵海愣住了。他是个科班出身的金融专家,习惯了用数据和模型看问题,却第一次,从江彻这里,听到了一个如此……宏大,又如此质朴的视角。“可是……他们买得起吗?渠道呢?”“这正是我要让你和钱斌去办的事。”江彻的指尖,在地图上轻轻敲了敲,“去联系全国供销总社。”风暴,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悄然酝酿。研发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旧电视机的处理方案也已定下,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江彻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厂里开始出现一些流言。“听说那个新来的沈科长,是江总的人,年纪轻轻就管着咱们的钱袋子,也不知道懂不懂行。”“研发部那帮人,天天关在屋里瞎捣鼓,能搞出什么名堂?还不如以前,喝喝茶看看报纸。”“工资翻倍?我看是画大饼,等他把厂子掏空了,拍拍屁股走人,倒霉的还是我们。”这些话,像蚊子一样,在工人们耳边嗡嗡作响。虽然大部分工人都沉浸在重燃的希望里,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开始动摇。江彻知道,这是有人在暗中搅动人心。他把目光,锁定在了采购科科长,郭德平的身上。郭德平,四十多岁,是厂里的老油条。在旧飞跃厂,采购科是个油水丰厚的部门。他平日里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见谁都客气,但江彻能看到他笑容背后,那份被打扰了安逸生活的不满和警惕。特别是当江彻宣布,所有核心零部件,将由集团统一全球采购,绕开采购科时,郭德平脸上的笑容,明显僵硬了一下。这天,江彻不动声色地把钱斌叫到一边。“你去查查,郭德平科长,最近都跟些什么人来往。尤其是,有没有跟我们厂子以前的供应商,有过来往。”钱斌一愣,随即领会,脸上露出一个“我懂的”的表情,拍着胸脯领命而去。江彻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下面热火朝天的厂区,眼神平静,却冷得像冰。他知道,攘外必先安内。在跟日本人打擂台之前,必须先把家里的蛀虫,给揪出来。他给了周厂长和研发团队最大的支持和信任,也给了沈知微全权处理财务的权力。但他自己的精力,却悄悄转向了那片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的暗流。他要等,等那条鱼,自己浮出水面。沪上夏末的午后,天气闷热得像个蒸笼。飞跃厂的研发室里,气氛比外面的天气还要焦灼。“还是不行!清关文件被海关卡住了!”一个负责对外联络的年轻人,满头大汗地跑进来,声音都带着哭腔,“我托了所有能托的关系,都说这批东芝芯片是‘限制进口物资’,需要机械工业部特批的批文。可文件递上去一个星期了,一点动静都没有!”一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所有人头上。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没有芯片,那个被命名为“海上明月”的漂亮外壳,就只是个模型。所有人的心血,都卡在了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我就说,洋玩意儿靠不住吧。”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从角落里传来。众人回头,正是采购科长郭德平。他不知什么时候溜了进来,手里端着个茶杯,慢悠悠地吹着热气。“这叫什么?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咱们厂,还是老老实实,生产咱们的黑白电视机,那才是铁饭碗。”他这话一出口,研发室里几个本来就有些动摇的技术员,脸色更难看了。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和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本就紧绷的神经,濒临断裂。“老郭!你少在这里说风凉话!”周厂长气得脸色发白,指着他,“你……”“我怎么了?”郭德平一摊手,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我说的不是实话吗?江总年轻有为,但也不能不顾客观规律嘛。咱们厂的底子,就只配干点粗活,非要跟日本人比,那不是自不量力吗?”“你!”周厂长气得说不出话来。马小军更是血气方刚,捏着拳头就要冲上去。“让他说。”一个平静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江彻走了进来,脸上看不出喜怒。他扫了一眼屋里神情各异的众人,最后,目光落在了郭德平身上。“郭科长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我们确实遇到了困难。”江彻走到那台漂亮的样机旁,轻轻抚摸着它冰凉的外壳,“但是,遇到困难就后退,那不叫客观规律,那叫懦夫。”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屋子都安静了下来。“芯片到不了,我们就不能干活了吗?”江彻环视众人,“外壳的模型,定型了吗?每一道弧度,都做到最完美了吗?电路板的走线,优化到最优了吗?有没有可能,再减少一点功耗?音响的共鸣腔,测试过一百种以上的材料了吗?”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所有人都低下了头。“在我们把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做到极致之前,谁都没有资格,说放弃。”江彻的语气,斩钉截铁,“我给大家三天时间。三天后,我要看到一台完美的,只差芯片的‘海上明月’。至于芯片,那是我的事。”说完,他转身就走,留下一个不容置疑的背影。郭德平撇了撇嘴,端着茶杯,也想溜走。“郭科长。”江彻在门口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厂里最近伙食不错,我看你,都胖了。”郭德平的脊背,莫名一寒。离开研发室,江彻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知道,这背后,一定是钱立群在搞鬼。这位副部长,正在用他手里最顺手的武器——行政审批,来扼杀飞跃厂的希望。硬闯,是行不通了。他回到办公室,赵海和钱斌已经等在那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彻哥,现在怎么办?真要被一颗小小的芯片给憋死?”钱斌一脚踹在沙发上。“死不了。”江彻走到那张巨大的中国地图前,拿起那支红色的铅笔,在上面重重一点,“战场,不在这里。在这里。”他指的,是那片广袤的,被他圈起来的农村市场。“赵海,集团账上,还能动用的现金,有多少?”“不到三百万。而且,这笔钱还要支付下个月全厂的工资,以及飞利浦显像管的尾款。江总,我们……已经没有弹药了。”赵海的声音,充满了忧虑。“谁说没有?”江彻笑了,那笑容,看得钱斌和赵海心里直发毛,“我们有五万三千七百台电视机。它们,就是我们最好的弹药。”他转过身,看着钱斌:“你,立刻去一趟京城,找全国供销总社的领导。就说,我江彻,要跟他们做一笔大生意。”钱斌一脸懵:“供销社?那不是卖化肥和暖水瓶的地方吗?他们能买电视机?”“他们不买,但他们能卖。”江-彻的眼睛里,闪着一种被称为“商业模式”的光芒,“你告诉他们,这五万多台电视机,我可以一台不要钱,全部铺货给他们下属的县级供销社。卖出去了,再跟我们结账。”“什么?!”赵海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江总,这太冒险了!这叫铺货吗?这叫白送!要是他们卖不出去,或者赖账,我们连骨头都剩不下!”“他们会的。”江彻的语气,充满了自信,“因为,我不只是给他们送电视机。我是去帮他们解决,他们最大的难题。”他看着钱斌,一字一句地说道:“你跟供销总社的领导说,只要他们帮我卖电视。我旗下的江氏实业,就可以帮他们,收购和销售,他们积压在仓库里的,卖不出去的,各地的农副产品。山东的蒜,河南的枣,安徽的茶叶,我们全都要。我们不仅帮他们在国内卖,还能帮他们,卖到国外去!”钱斌和赵海,彻底被江彻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给震住了。用电视机,去换农产品?这在1985年的中国,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商业逻辑。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这……这能行吗?”钱斌结结巴巴地问。“这叫,资源置换,互利共赢。”江彻给他下了定义,“对于那些供销社来说,积压的农产品是包袱。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是打通海外市场的硬通货。对于那些农民兄弟来说,家里多了一台能看春晚的电视机,地里的东西也卖出去了,你说,他们高不高兴?”钱斌的眼睛,渐渐亮了。他仿佛看到了一盘巨大的,联动全国的棋局。“我明白了,彻哥!我这就去!”钱斌走了,带着江彻这个疯狂的计划,和赵海硬凑出来的几万块差旅费,奔赴京城。赵海依然忧心忡忡,他觉得,自己的老板,在进行一场豪赌。而江彻,则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开始疯狂地打电话。他打给的,不是政府官员,而是他前世记忆里,那些八十年代就已经在广交会上崭露头角,靠着倒卖农产品赚到第一桶金的“倒爷”们。这些人,有的在东北倒腾大豆,有的在广西倒腾白糖。他们消息灵通,渠道野路子,是那个年代,市场经济最敏感的神经末梢。江彻给他们的条件很简单:我提供货源,你们提供海外渠道,利润分成。一场围绕着五万三千七百台旧电视机展开的,席卷全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商业战役,无声无息地打响了。半个月后。飞跃厂的研发室里,气氛压抑到了极点。三天之期早已过去,芯片,依然杳无音信。郭德平的冷嘲热讽,几乎成了每日的背景音。工人们的热情,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就在所有人都觉得,飞跃厂的复兴,不过是一场昙花一现的梦时。一个电话,从京城打到了周厂长的办公室。:()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