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 > 第118章 颇具影响力(第1页)

第118章 颇具影响力(第1页)

就在他回到平江的第三天,京城几份颇具影响力的行业内参和报纸上,开始出现一些“深入思考”国企改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点名不道姓,却字字句句都透着一股酸味。有的说,要警惕某些“海外热钱”借改革之名,行“吞并国有资产”之实。有的说,所谓“产业基金”,不过是西方资本市场玩剩下的把戏,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动摇国本。还有的,更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高薪”,质问凭什么一个厂长的工资,能比一线工人高出几十上百倍,这是在制造新的不公,破坏工人阶级的团结。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支毒箭,精准地射向江彻那个尚未出世的“产业投资信托基金”。赵海从省城打来的电话里,声音充满了焦虑:“江总,已经有好几家之前跟我们接触过的大厂,态度开始变得暧昧了。他们嘴上说着支持,但一提到出钱,就开始打哈哈,说要‘再研究研究’,要‘等上级的明确精神’。”江彻知道,这就是钱立群的目的。他要用舆论,制造一种“政治不正确”的氛围,让所有潜在的合作者,都心生忌惮,望而却步。你想跟我江彻合作?那你就要做好被扣上“资本主义走狗”帽子的准备。这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却事关生死的舆论战。江彻没有选择在报纸上跟对方打口水仗。他很清楚,在当前的话语体系下,他一个“个体户”出身的商人,跟一个手握权柄的副部长去辩论“姓社还是姓资”,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用事实说话。用一个无可辩驳的,巨大的成功,去堵住所有人的嘴。而“飞跃电视机厂”,就是他选定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战场。飞跃厂位于沪上西郊,曾经是全国电视机行业的骄傲。当江彻一行人的轿车驶入厂区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厂区很大,但处处都透着一股衰败的气息。墙皮剥落的办公楼,杂草丛生的花坛,以及在风中吱嘎作响的破旧车棚。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有气无力,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眼神里看不见半点光彩。厂长办公室里,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头发花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老厂长,姓周。周厂长很客气,也很无奈。他给江彻他们泡了茶,然后就开始大倒苦水。“江总,不瞒您说,我们飞跃厂,现在就是个空架子了。”周厂长叹着气,“技术,还是三十年前苏联专家的老一套。设备,十几年没更新过了。年轻人,有点本事的,都跳槽去了南方的合资厂。留下来的,都是我们这些老家伙,混吃等死。”“我们的飞跃牌电视机,前几年在全国还算叫得响。可现在呢?人家索尼、松下的彩电,画质又好,样子又漂亮,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市场全抢走了。我们去年一年,仓库里积压了五万多台黑白电视机,送人都没人要。”赵海和几个金融专家听得直皱眉。这已经不是一个烂摊子了,这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他们实在想不通,江总为什么非要收购这么一个企业。江彻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然后提出了一个要求:“周厂长,能带我们去车间和仓库看看吗?”“当然可以。”在总装车间,江彻看到了那些被时代抛弃的生产线。工人们用着最原始的手工方式,组装着笨重的,外壳粗糙的电视机。效率低下,品控更是无从谈起。在一个角落里,江彻看到一个年轻的工人,正偷偷地用一块砂纸,打磨着一个电视机的塑料外壳。他的动作很认真,很专注,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他叫马小军,是我们厂里技术最好的钳工。”周厂长介绍道,“他总说,咱们的模具太粗糙,边角剌手,非要自己动手打磨光滑了才肯装上去。唉,傻小子一个,有什么用呢?磨得再光滑,它也还是个没人要的黑白电视。”江彻走到那个叫马小军的工人面前,拿起一个他刚打磨好的外壳。那触感,果然圆润光滑了许多。“为什么这么做?”江彻问。马小军被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吓了一跳,涨红了脸,半天才憋出一句:“我……我爸以前也是飞跃厂的。他说,咱们飞跃厂出去的东西,不能丢人。”江彻看着他,笑了。随后,他们又去了仓库。当那扇沉重的铁门被打开时,一股霉味和灰尘扑面而来。巨大的仓库里,堆满了小山一样的电视机,上面盖着厚厚的防尘布。周厂长拉开一块防尘布,露出了下面那些崭新的,却又已经过时了的“飞跃”牌电视机。“江总,您看,五万三千七百台。这就是我们飞跃厂,最后的家当了。”周厂长的声音里,充满了苦涩。赵海他们看得直摇头。这哪里是资产,这分明是五万多吨的电子垃圾。江彻却走上前,轻轻地敲了敲一台电视机的外壳。然后,他转过身,对周厂长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话。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周厂长,这些电视机,我全要了。”“全……全要了?”周厂长以为自己听错了。“对,全要了。”江彻重复了一遍,“不仅如此,我还要追加一笔投资,更新你们的生产线。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什么条件?”“我要你们飞跃厂,从厂长到每一个工人,都把你们压箱底的真本事,全都给我拿出来。”江彻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一款全新的,能跟索尼、松下掰手腕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彩色电视机,摆在这条生产线上!”这番话,掷地有声。周厂长的眼睛,慢慢地,亮了起来。那些跟在后面的车间主任和老技术员,原本麻木的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被遗忘了许久的激动。他们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眼里,那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和一种……近乎疯狂的魄力。当天晚上,江彻没有去住五星级的和平饭店,而是直接住进了飞跃厂简陋的招待所。他让赵海和金融团队,连夜开始对飞跃厂进行资产核算,准备收购方案。而他自己,则和周厂长,还有那个叫马小军的年轻工人,以及几个老技术员,在会议室里,摊开了一张巨大的白纸。“我们要做一台什么样的电视机?”江彻把一支笔,放在白纸中央。“要……要彩色的。”一个老技术员说。“要遥控的!现在都流行遥控器!”马小军大声说。“外形要好看,不能再是方方正正的了,至少边角要弄成圆的。”“音响要好,要有立体声!”……讨论越来越热烈,压抑了多年的想法和渴望,如同火山一样喷发了出来。江彻静静地听着,不时地在纸上记下关键点。最后,他拿起笔,在白纸上,画出了一个简洁流畅的,带着弧线的电视机外形。那是一个,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审美的设计。超薄,窄边框,底座是一个优雅的月牙形。“这……这是?”所有人都看呆了。“这是我们新飞跃的第一款产品。”江彻的笔尖,在那个月牙形底座上,重重一点,“它的名字,就叫‘海上明月’。”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平江。沈知微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她通过自己的渠道,也看到了京城那些内参上的文章。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文章会对江彻的计划,造成多么大的打击。她很担心,却又无能为力。她只是一个县城税务局的小科长,那场舆论的战争,发生在离她无比遥远的地方。就在她心烦意乱的时候,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是江彻从沪上打来的。“知微,这么晚打扰你,不好意思。”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疲惫,但依旧沉稳。“没关系,我还没睡。”沈知微的心,一下子安定了下来。“我想请你帮个忙。”江彻说,“我准备收购沪上飞跃电视机厂,涉及到大量的资产评估和税务筹划。尤其是,我想把平江精密零件厂的一部分利润,通过合法的‘技术授权’方式,注入到这次收购中来,作为启动资金。这中间的账务处理和税务流程,非常复杂。我这边的人,对国内的政策不太熟。所以,我想请你,以‘平江税务局顾问’的身份,来一趟沪上,帮我把把关。”沈知微握着话筒,手心微微出汗。以官方顾问的身份,去沪上,参与一场如此重大的企业并购案。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更重要的是,这是他的请求。在她最担心他的时候,他却用这种方式,将她拉到了自己的身边,让她参与到他的战斗中去。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任?“可是,我们局里,还有省里,能批准吗?”她有些迟疑。“放心。”电话那头的江彻,似乎笑了一下,“刘书记和张县长那边,我会去沟通。我会告诉他们,这次收购,飞跃厂的核心零部件,将全部由我们平江精密零件厂供应。这是一笔,能让平江财政,再翻一番的大生意。”沈知微明白了。他不仅是在邀请她,更是在用这种方式,将平江的利益,和沪上的项目,和他的整个商业版图,进行深度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好。”沈知微听见自己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我什么时候出发?”三天后,沪上虹桥机场。沈知微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走出了旅客通道。她穿着一身合体的米色风衣,长发束成一个利落的马尾,脸上带着一丝初到大都市的拘谨和好奇。来接她的是钱斌。这家伙穿着一件崭新的皮夹克,头发抹得油光锃亮,嘴里还叼着根没点燃的烟,学着港片里小马哥的样子,靠在一辆伏尔加轿车上,引得路人频频侧目。“沈科长!这儿!”钱斌一看到沈知微,立刻扔了烟,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热情地接过她手里的行李箱。,!“钱助理,麻烦你了。”沈知微客气地笑了笑。“嗨,客气啥!你可是彻哥亲自请来的贵客,是我们的大救星!”钱斌一边把行李放进后备箱,一边夸张地说道,“你是不知道,我们这几天都快愁死了。跟飞跃厂那帮老学究谈技术,跟市政府那帮老官僚谈政策,我这脑细胞,死得比头发掉得都快!”沈知微被他逗笑了,心情也放松了不少。车子启动,驶向市区。窗外,是与平江县截然不同的风景。宽阔的马路,林立的洋楼,穿着时髦的行人,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繁华而自信的味道。“彻哥呢?他怎么没来?”沈知微状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彻哥啊,他现在可是飞跃厂的‘总教头’!”钱斌一踩油门,车子汇入车流,“自从你上次电话里答应过来,他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白天带着厂里那帮技术员,关在实验室里搞攻关。晚上,还要跟市政府、银行的人开会。我估摸着,他这几天一天能睡上四个小时就不错了。这不,他让我先把你安顿在和平饭店,他晚上开完会,就过来找你。”和平饭店。沈知微的心,轻轻跳了一下。她听说过这个地方,是沪上最有名,也最贵的饭店。“不用住那么好的地方,住厂里招待所就行了。”她连忙说。“那哪儿成!”钱斌把方向盘打得飞快,“彻哥特意交代的,说你是咱们团队的‘大脑’,必须保证最好的休息环境。再说了,你代表的可是咱们平江税务局的脸面,不能让沪上这帮人给看轻了!”沈知微没再坚持。她知道,这是江彻的安排,也是他的体贴。入住手续办得很快。当她走进那个能俯瞰整个外滩江景的房间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小小地惊艳了一下。她走到窗边,看着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豪情。她,沈知微,一个平江县的小干部,如今也站到了这场时代大潮的最前沿。:()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