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照墟当年的确觉察到有人要杀他,因此他匆匆隐居避世,想要避开这桩悲剧。甚至有可能,他只与自己的至交好友商议过。
又或许,这本剑谱是百里照墟托谢倚帮自己收好的。毕竟稚子年幼、妻子柔弱,若自己真出了什么意外,能由谢倚保管,并传给他的孩子,才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有什么人能模仿谢倚的武功,这也并没有那么难。至于是谁想对百里照墟下手,
江湖上没有,不代表别的地方……没有。
这样一来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当年百里照墟阻拦太子车驾闹得沸沸扬扬,他被关入大牢后,一大批受过他恩惠的百姓请命要衙门放了他,衙门殿外跪得水泄不通。
这一大帮人长跪不起,甚至有许多人远道而来陆续加入请愿队伍。
整整一天一夜后,此事惊动了朝廷,上面才有人点头将百里照墟全须全尾地释放。
此事在当时算是一段佳话。
但鲜有人知的是后来,有心人特意远道而来与百里照墟品茗论剑,还提出要看看他的剑法:那个天下无双、差点将当朝太子血溅长街的剑法。
百里照墟摇摇头,豁达道:“古人云‘兵者为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此剑只在该出鞘时方会出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不知转了几番,那寻常不过的一句话竟变成了……他的剑只对权贵而出。
一个民心所向且很有本事的人,却偏偏不归顺臣服。是谁想要他的命,不言而喻。
素魄绝不能将此事捅破,因此她哪怕顺着百里伏清的话说是谢倚所为,也不可能和盘托出。
她看着百里伏清桀骜的脸,忽而觉得此人也有些可怜。
那真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好计划,直接让当时两个闻名天下的剑客、两个门派争斗得不死不休,在江湖上一蹶不振多年。
素魄这样想着,有些扬眉吐气,她问道:“那若是谢倚所为,你觉得应当要如何处置?”
百里伏清毫不犹豫回答。
“杀。”
“负义泯恩者,天地不容。即使它并非是百里照墟,我一样会这么说。试问在座各位,哪个门派未曾遭受谢家的迫害,他们诛人父兄、离间骨肉、盗人法宝,桩桩件件皆有实据。更何况……更何况……”
“更何况谢家小九害死了百里掌门。”有人平静接话。
百里伏清猛然转头看向文檀,文檀气定神闲,将百里伏清未能开口的话淡淡说出。
果不其然,原本的空穴来风一下有了实证,众人再次议论纷纷。
不少人感慨这谢家不仅罔顾王法,更是不将江湖上任何人放在眼里。
若任何人都想杀便杀,那么这天下岂不大乱?
他们早就需要这一样一个铁血手腕的新盟主来主事。杨清寒虽是个好人,但太好,也便成了老好人。这十年来总是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理念,在各门各派之间和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