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程之:“好嘞。”
赶在年三十前一天,所有人都回来了。
就连在镇上的赵卫东夫妻听说爹娘回来了,也带着儿子儿媳妇孙子回来了。
俊才考上了本省的大专,读的师范,在镇上当老师。
文雅成绩好点,考到了湘省一个重点大学,文秀考去了省城,两姐妹对象都是外地的,工作在外地,结婚自然也在外地。
张盼晴和赵卫东都快呕死了,原先三个孩子都考上大学了,他们有多得意,后来就有多愤怒,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闺女,一不注意飞走了。
唯一庆幸的是,他们儿子留在了身边,但也只有这点值得庆幸了,找的儿媳妇却是个得理不饶人的,别说孝顺他们了,今儿要不是他们爷爷奶奶回来,她说不定还在娘家待着呢。
一年十二个月,她有八个月在娘家的,那四个月就算不在娘家,她妈也会过来陪着她,还说什么家里就这一个闺女,打小就不让她干活,只要读书就行了,所以现在才能当老师,舍不得她就要跟着闺女住在闺女婆家啊?
偏偏俊才还说,有他孝顺他们呢,儿媳妇的事,他们就别管了。
可是他们怎么可能不管呢?哪家公公婆婆遇到这事心里会得劲?
他们说急了,俊才就开始数她以前对他爷爷奶奶如何如何,张盼晴就更气了。
第473章再相聚
镇上的杀猪场关闭后,赵卫东自然下岗了,儿子娶媳妇的钱,还是他自己挣得。
那时候家里几个孩子都在读书,正需要钱的时候,他领了一笔钱一把把工龄买断了。
这两年看着比他年龄大的几个老同事,开始领退休工资了,他开始后悔,当初不该为了那笔钱买断工龄,以至于现在要不出去摆摊,就只能靠儿子生活,他的户口在镇上,就是想回去种地,都没地方去。
当初有多得意这份工作,现在就有多埋怨这份工作,要是不把户口迁到镇上,好歹有几亩地种,种点地,在家养点鸡鸭什么的,至少不至于处处看儿子儿媳妇脸色过日子。
赵卫东看着眼前的房子,也被震到了,他这些年窝在老家,到底眼界窄了。
又看看比他还显年轻的大哥,他问:“大哥怎么没回来盖房子?”
赵宏泰笑着道:“我开了年暖和了就盖,总不能每次回来都住锦舒这里。”
他们家原先的房子,多年不回来住,十分破败,已经不能住人。
赵锦城说:“大哥,我们一起盖吧,免得今后我还要再盖一回。”
赵宏泰:“行。”
赵建忠在旁边听着乐呵呵道:“都盖都盖,等过两年,我和你们娘就回老家给你看房子。”
回到老家,自然要请家里亲朋好友过来聚一聚。
这些年大家发展的都很不错,杨家人也过来了。
杨大娘杨大爷后来也跟着杨明安去了京都,不过这两年,两个老人年龄渐渐大了,就不想在京都待了,闹着要回老家。
杨明安没办法,只能把老家的房子推倒重盖,让他们回来养老。
杨大姐夫升职了,从镇上调到了县城公安局,儿子也考上了大学。
杨二姐杨三姐后来听从弟弟弟妹的建议在县城买了铺子,做起了服装生意,这些年日子都红火起来了,也在县城买了房子,她们十分知足。
赵卫东看所有人都在进步,只有他不仅没进步,还后退了,心里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一群人没在家里多待,年初六就收拾行李回京都了。
初八,大堂哥过来说,请兄弟姐妹们过去聚一聚。
陆瑾台和赵锦舒带着孩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