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没过多久,工匠们的草稿都到了嬴子瑜手里。
嬴子瑜和公子高翻看了一下,里面有跟随的百官和秦军,有沿途的风景,有好奇的百姓,但更多的是嬴政和扶苏,偶尔夹杂着几张嬴子瑜探头探脑的画。
公子高甚至特意将里面的几张挑选了出来,“小鱼儿你看,这几张画的你挺有趣的。”
嬴子瑜觉得是不错,但是如果主人公不是自己就更好了。
“作画我能理解,为什么还有我的特写?”还是这种憨态可掬的样子。
嬴子瑜看了看这画作的手法,和其他人的端正、写实、工整不同,她的几张画偏可爱,非要类比的画,就很像q版的画风。
不符合主流审美但意外契合嬴子瑜。
只不过喜欢又如何,这种青史留名的机会,嬴子瑜觉得还是留给更重要的人为好。
工匠不明白嬴子瑜内心的吐槽,只以为嬴子瑜是单纯的询问,于是为自己的鬼才徒弟解释道,“这是我徒弟画的,本来我都想销毁的,但是偶然间被太子殿下发现了。
太子殿下觉得可爱,又拿去给了君上,君上也觉得不错,还说要多画些。”
原来是自家大父和阿父的手笔,嬴子瑜也知道反抗无效了,于是逼着自己忽视这些画。
接着就将话题转到正事上去,“你们画的这些画一般都放在那里呢?”
工匠没有一点犹豫,回答道,“回公主的话,这些都是与史官记载放在一处的。”
这么说嬴子瑜懂了,这些都是作为历史材料保存的。
“不过我看你们这些草稿画的都非常不错,作为历史材料保存,束之高阁未免有些浪费了。”
工匠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从来如此,他也没什么办法改变。
嬴子瑜提醒道,“这些画画出来就是给人看的,画比文字的门槛低,一些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
而如果画没有人欣赏就失去了它的传播价值,你们何不将他刊印成册,交于书铺售卖呢?”
工匠有点意动,但是他有自知之明,“我们的画技粗糙,只能担得上工整,与文士们相比差距很大。”
他害怕他们刊印成册会被人嗤笑,说他们这群人不自量力
但是嬴子瑜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让更多不识字的人知晓大秦封禅的壮观景象,又不是让你们去选美的,只要能让百姓看懂就好了。
再者,这次的画作很明显是内容价值超过绘画价值。”
嬴子瑜说到最后还威胁上了,“你如果不愿意,那我就去问问其他人,总有人愿意的。”
这时候公子高也出声帮腔道,“你们也不要想太多,有君上站在背后,谁敢诋毁你们?
如果你们愿意,我立马让我的印刷厂和出版社出面,你们只需要负责画,其他后续一切都不需要费心。”
嬴子瑜和公子高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工匠再推辞就是不识好歹了,于是乐颠颠答应了。
甚至,这位工匠头领还是个有脑子的,一个呼吸间的功夫他就讲嬴子瑜的想法升了个级。
“小公主的目的是让大秦百姓都能看到君上封禅的盛举,但是能花前买画册的毕竟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