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南、北军权不能全交给严党。
二来杨顺督边这四年,边关形势一日比一日恶化。
只是嘉靖帝还没找到一个合理的由头撤掉杨顺,
吃罢了饭,杨顺道:“林小兄弟,你来宣府办差,我自然要鼎力相助。你跟我去趟宣府镇校场,我给你准备了一份厚礼。”
林十三等人跟著杨顺出得总督府,骑马来到校场校场之中竟站著上万百姓。这些百姓个个衣衫槛楼,表情麻木而僵硬。
杨顺笑道:“捉好虫需要大量人力。我给你征了一万役。你可以隨意驭使,直到捉到虫为止。”
林十三望向那些可怜的百姓。他们都是家里的顶樑柱。他们被征几日役,或许家里的妻母儿女就要挨几日的饿。
为了这些可怜的百姓,林十三“噗通”就给杨顺跪下了。
杨顺问:“这是怎的?”
林十三拱手:“杨部堂待我恩重如山。为了帮我的忙,征了上万役。这让十三感激涕零。请受十三一拜!”
说完林十三重重给杨顺磕了个头。
杨顺笑道:“都是自家人。无需这一套虚礼,快快请起。”
林十三起身后话锋一转:“不过杨部堂有所不知,捉虫不同於打仗,並不是人越多越好。”
“特別是捉极品虫,需捉虫之人有技巧在身。这么多人撒出去,反而会惊了极品虫。”
“杨部堂这番好意我领受了。但这些都是无用之人,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会坏事。”
杨顺頜首:“啊,原来如此。倒是我唐突了。”
他吩咐手下的宣府布政使:“让这些穷棒子都滚蛋吧。哼,便宜他们在校场混了五顿麩糠粥。
穷苦百姓真是苦命。官府招之则来,挥之则去。杨顺驭使他们,仿佛使唤会说话的两脚牲口一般。
四年前杨博总督宣大时不是这样。杨博极为爱惜边关百姓民力。不到万不得已从不大规模徵召役。即便徵召,也会给百姓发一些粮食作为补贴。
杨顺道:“你们一路鞍马劳顿,先回总督衙门歇息歇息。挑几匹瘦马给你们暖被窝。”
林十三却之不恭:“多谢杨总督。”
宣大总督需处理的日常事务很是繁琐。自然没工夫时时刻刻哄著林十三。
林十三等人回到了后衙的臥房。
他跟张伯、孙越围在了杨顺给的那两口箱子边上。
孙越道:“杨部堂说这两口箱子里都是土特產。嘿,宣府鸟不拉屎,能有什么土特產?我看一定都是金银財宝!”
林十三頜首:“那是自然。”
孙越迫不及待打开了那口两尺见方的小箱子。
只见小箱子里放著七八枚大小不一的金镍子,大约有个八九十两。
其余什么珍珠项链、玉雕、金釵、金鐲子有三四十件。隨便一件都价值百两以上。
这口箱子是给林十三的。张伯授了授鬍鬚:“不愧是封疆大吏啊,出手真是阔绰。隨便一送就是几千两银子的礼物。”
孙越又打开了那口杨顺让林十三带回京转交严嵩的大箱子。
大箱子內整整齐齐著二十枚金锭。边上堆著珠宝玉器,成色要远胜於给林十三的。
张伯是高官子弟出身,吃过见过。他翻了翻,粗略估算道:“这一箱至少得两三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