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尔身为皇后,当夙夜匪懈,勤勉于政,敬慎厥德,以昭显圣母之仁慈,广布仁德于四海。愿尔永绥福祚,绵延子孙,以副朕之厚望,共筑江山之永固。
昭阳之阙久已空虚,中宫之位尚未确定,朕心忧虑,求贤于四海,以图绵延皇家血脉,传承祖宗基业。如今,朕幸得淑妃邓氏,其品德高尚,如春阳之煦物,温暖人心;其仪态端庄,若昆仑之镇坤,威仪凛然。
邓氏威容光赫,德馨远播,其贤德之名,早已传遍四海。朕召集群臣,百僚谘询,皆谓邓氏宜主六宫,以母仪天下。朕又卜之蓍龟,卦得乾元之象,大吉大利,此乃天意也。
有司奏请,谓邓氏宜正坤仪,册立为后,以母范垂范兆民,朕心甚慰。今特遣太尉陶敬持节,宗正祖毅副之,册立其为皇后。
邓氏尔其祗承宗祧,肃整宫闱,以保皇家血脉之纯正,以承祖宗之基业。无忘朕之训诫,勤勉持家,以母仪天下。愿与朕同襄盛世,共筑太平,永保鸿业之基。使海内清平,万民乐业,共享太平之世。
在李珂的残酷统治之下,他就是要娶他亲生母亲为后,大夏也无人敢说出不同意见。
邓皇后自受册以来,威仪远播,李珂强迫诸臣工歌颂她的贤德与智慧。
每逢节日或生辰,畿辅诸郡以及四夷属国纷纷向她献上珍贵的礼物,以示忠诚与敬仰。自此之后,岁岁贡奉,络绎不绝于途,其珍玩之奢华,远远逾越了旧制。
朝廷的机构严格按照规制,精心筹备给邓皇后的贡品。金银为饰,珠玉为佩,每一件贡器都璀璨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郡国更是拼命进贡金银错镂之器,力求献上最精美的礼物。有的以金箔贴附,有的以金泥绘彩,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这些璀璨夺目的珍宝,不仅展示了各地的工艺水平,更彰显了邓皇后的崇高地位。
邓玥每见到那些不怎么奢华靡丽的物品,总是蹙起眉头,面露不悦之色。
于是,李珂特地下诏,告诫负责贡品事宜的机构:贡奉之礼,重在贡品的华美。自今往后,各郡国所献贡品,应以奢华为先,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就不要继续供奉了。唯有如此,方能彰显我朝之殷实。
各地竞相攀比,争相献上更为奢华的贡品,以至于形成了这种奢靡之风,难以遏制。
忠臣们对此深感忧虑,他们深知这种奢靡之风若不及时制止,必将导致国家之衰败。
在这些贡品之中,尤以交趾的珠玑、夜秦的琉璃、西羌的香料最为珍贵。交趾所进贡的珠玑,其体积之大,犹如鸡卵,圆润无瑕,光泽闪烁,即便在夜晚,能照亮邓玥宫中的一切。
夜秦所供奉的琉璃,色泽如同流霞般绚丽,透明清澈,仿佛是水之精灵的化身,其珍稀程度,世间少有。每当阳光穿透,琉璃便散发出斑斓的光彩,如同梦幻般的景象,令人心醉神迷。
西羌所献的香料,香气扑鼻,浓郁非凡,一旦点燃,香气便能经久不散,弥漫在空气中,令人闻之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魅力。
永宁十七年,太子李沣羸疾日益沉重,东宫椒寝之地早已长久空虚,东宫姬妾弥漫着无尽的忧思与寂寥。
太子侧妃是北陆新丰公主,原本是北陆献上的绝世佳人,其姿色犹如寒梅映雪,清雅脱俗,令人一见难忘。
每当见到帝后亲临东宫探问太子病情,她总以素手轻抚如云秀发,眸中仿佛蕴含着春水般的柔情,却又藏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妖冶
在俯身侍奉太子服药之际,她领口微敞,不经意间透露出几缕暗香,如幽兰般浮动,令人心驰神往。
这般的温柔与妩媚,不仅让太子心生怜惜,更让邓玥感叹不已。
邓玥看在眼中,心中早就有了计策。
是夜,邓玥命人点上西羌所献的香料,屏退了李珂的左右,殿内万籁俱寂。
新丰公主窥见帝侍从皆已退去,她轻披薄纱,脚步轻盈如燕,悄无声息地潜入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