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们自然知道,昨夜里定然出了大事,而且是关二皇子,只是事发突然,大家都没有第一手的消息。
在早朝的过程中,所有大臣都看到皇上的脸色有多么难看,于是好些大臣们不想触皇上的霉头,紧急必须要讲的不得不讲,不算太紧急的事情则都被大家憋了回去。
早朝很快便结束了,散朝之后,大臣们不敢在宫门外逗留,但回到家之后便又三五成群的聚集了起来,各自打探消息。
昨夜里,宫门中拉出了那么多具尸体,军营里少了那么多将士,根本就瞒不住。
很快,京城的大臣们便都知道了昨夜里宫廷之中发生的这场宫变。
大家顿时唏嘘不已,背靠二皇子的那些大臣,纷纷说二皇子的不智。
背靠太子的那些重臣则欢欣鼓舞,觉得现在最大的威胁被铲除了,太子继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开心异常。
祖洪才和于小英则是明显松了口气,不用再过担惊受怕、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于小英问祖洪才,是否事情就是这样了?太子殿下日后将会继位。
祖洪才笑着说道:“二皇子殿下现在彻底出局了,他肯定是没机会了。
但还没到那天,谁又能保证太子殿下能继承皇位呢?不过这些事情我们不能说、不能猜,静观其变罢了。”
于小英点了点头,不再关注这些事情,继续陪在皇后娘娘身边护卫她。
二皇子一家被抓之后,皇后娘娘的情绪肉眼可见的低落了下去,也没有心思把于小英等女官们放到前朝去争地位,很是颓丧了一阵。
除了祖洪才和于小英仍然在静观其变,大家纷纷觉得,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了,太子殿下定然是最后的赢家。
就连一向谨小慎微的太子殿下,在二皇子全家被圈禁以后,都忍不住说了些不合时宜的开心语言,被人一状便到告到了皇上的面前。
皇上气得摔了杯子,心中暗骂太子一点儿没有做哥哥的样子,竟然对自家弟弟幸灾乐祸。
可是现在他完全没有办法再把对太子的训斥说出口。他想着自己百年之后这个皇位还需要给太子来继承的,若自己再训斥太子,导致储位不稳,怕是会动摇国本的。
为了国家的稳定,皇上也没有再抬自己剩下的几个儿子中的一人出来与太子打擂台,整个国家很是安生了一阵。
三皇子和三皇子妃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胎,三皇子赵曦君也与祖洪才讨论过这个问题,祖洪才对三皇子说的就没有和于小英说的那么直接了。
他一直劝解三皇子赵曦君要冷静,好好过好自己的日子,养好自己的孩子。
还是过去的那句话,现在来说——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赵曦君有些不理解,当时大哥和二哥争得如火如荼,你这样给我说还算是有理由,现在二哥都已经失败了,我还不能跳出来与大哥争一争吗?
祖洪才好好的劝了他好一番,告诉了他静待时机的好处,你告诉他现在皇上皇后定然是在气头上,若是这个时候跳出来与太子争位,绝对的吃力不讨好。
祖洪才一直安慰赵曦君,说道:“日子长着呢,谁知道日后情势会有什么变化?殿下稍安勿躁。”
赵曦君对于祖洪才是绝对的信任,同时他本身的性格也很能沉得住气,于是便继续这么平静的混下去。
到年底的时候,三皇子妃肚子里的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三皇子殿下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他精心的养育自己的孩子,时不时带他进宫刷一波皇上皇后的好感度。
就这样,大家都可以肉眼感受到,二皇孙相比于太子殿下的大皇孙而言,受到皇上皇后的宠爱也不减。
时人讲究抱孙不抱子,皇上和皇后对自己的孩子管教比较严厉,对于孙子来说就没有那么多的忌讳,一个宠就完事了。
说来也怪,太子妃自从生下了大皇孙之后,并没能再生下儿子,只生下了一个女儿。
为了更多的开枝散叶,生怕唯一的儿子有什么意外,太子殿下向皇后娘娘求娶了一个侧妃。
一来可以为自己多生孩子,后来也可以多增加一些自己集团的势力。
皇后听到这个要求以后欲言又止,有心不答应,但又想到自家二儿子之前也求过侧妃,自己没答应,却发生了那样宫变的惨剧。
皇后娘娘心中虽然有些不悦,但对着自己这个大儿子,也便忍了,同意给他纳侧妃。
至于这个侧妃的人选,皇后娘娘也好好的考察了一番,首先自然不能是那种祸国殃民,蛊惑太子殿下,危及太子妃地位的美人。
再次定然是那种身家清白、身体健康、看起来便好生养的女孩。
听闻皇后欲给太子殿下纳侧妃,还是太子殿下亲自去求取来的,好多女孩子都动心不已,拼命想着去争取做这个侧妃。
若是选中了,等到太子殿下登基,自己就是个妥妥的贵妃了,那可是全家人的荣耀啊。
再说了,太子殿下现在纳侧妃就是为了更多地开枝散叶,太子妃竟然不会敢拦着侧妃怀孕、生子,太子也会护着,这可是多好的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