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曦君听了以后很感兴趣,理解了意思之后,背诵就不再困难。之后在练字方面,祖洪才也不是一味的压迫。
他悄悄和赵曦君商量,练好一幅字,带着去哄皇上或者皇后开心,然后祖洪才争取一下带他出宫去游玩一番。
赵曦君闻言自然是眼前一亮,练字的积极性“蹭蹭蹭”的上涨,一个月来都有这根胡萝卜吊着他,学习成绩不菲呢。
之前,皇上和皇后并没有想过要对三个皇子们的学习成效进行考核。
但是新给他们三人换了师傅之后,皇上和皇后怎么想都不放心,便在换了师傅一个月之后对三人进行了一次考教。
在考较之前,皇上皇后并没有吩咐任何人,也没让任何人出题,免得他们漏题给三个皇子,帮着他们三人作弊。
考试那天,皇上皇后严肃的坐在御书房那里监考,题目也是皇上根据他们的年龄段亲自出的。
太子殿下的题目稍微难一点,是一篇小策论,可能与童生的水平相仿,但也不算很难。
这样类似的小策论文皇上已经见他写过,还写的不错,现在就是测测他的真实水平。
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卷子是一样的,都是贴经墨义的题目,还都是从他们这个月里所学的千字文这本书里面挑的题,可以说是很简单了。
考出来的结果让皇帝和皇后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太子殿下学得很好,起码跟他这两个弟弟相比起来,水平高很多。
但比起之前拿给皇上看的那些小策论,水平要差了很多。皇上心中跟明镜似的,马上就知道了,之前那些小策论中,定有老师的出谋划策。
太子殿下的实际水平没那么高,但也幸好不算太差,皇帝和皇后勉强接受了。
对于二皇子来说,真是考得一塌糊涂,大部分的卷面都是空白,偶尔填写了几个空,还有错字,与那些从未进过学的文盲相比,也好不了多少。
至于三皇子,虽然也未做得特别好,与那些厉害的童生们相比差距很大,字也写得不好看,按照这个水平必然是考不中童生的。
但有了二皇子作为对比,三皇子赵曦君的卷纸瞬间就让皇上和皇后看着顺眼了起来。
试卷上所有的空格都被填满了,大部分的空都填对了,小部分也不是胡乱填写,字音是对的,只是写错字了,或者是写出来的字缺胳膊少腿。
两相对比之下,皇上和皇后顿时对自家这个三儿子更加爱惜了起来,也对三皇子的夫子祖洪才印象不错。
看来,祖洪才不但自己会学习,知道该怎么学习,教起别人来也是一把好手。
二皇子也是有脸面的,他在看到这样的卷面之后,脸上有些挂不住,于是强烈要求,下午三兄弟再比一场骑射、武艺。
同时二皇子嘴中也振振有词:“父皇一直都让我们要文武双全,不仅要学文还要知武,不考武试怎么能行?”
皇上和皇后觉得也有道理,便点头答应了。
在演武场上,身强体壮又上过战场的二皇子自然表现得比太子殿下要好。
三皇子年小体弱,也不是二皇子的对手,于是二皇子在下午的武试里得了第一,又再次洋洋得意了起来。
虽然如此,但因为太子殿下和三皇子在演武场上的表现都不差,而二皇子做试卷的表现实在差得有点离谱,皇上还是训斥了二皇子一番。
同时,皇上还训斥了二皇子的一众夫子,称他们没有好好教育二皇子,日后要对二皇子的文化教育加大力度。
二皇子的夫子们苦不堪言,想到要教那个混世魔王,就是一阵头痛。
不过幸好,二皇子虽然读书方面不太灵光,也不喜欢读书,但他天生敏锐的知道不能惹皇帝老爹和皇后老妈生气,所以之后还是乖乖认真学了些知识。
他这样的表现让他的夫子们非常开心,成绩刷刷刷直线上升,有了之前太过惨烈的白卷作为对比,皇上对于二皇子的进步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无论二皇子怎么努力,每次考试的时候都比不过太子殿下,也比不过小他三岁的三皇子赵曦君。
但太子殿下每次文试都是第一,二皇子每次武试都是第一,只有三皇子这个小透明,每次都中不溜丢,不垫底。
有些时候,三皇子也比较沮丧,觉得自己文不成武不就的。
但是祖洪才笑眯眯的安慰他,告诉他这样是最好的状态,告诉他中庸之道。
三皇子赵曦君年纪还小,还不能很准确地理解中庸之道,但他能够清晰的感觉得到自己的夫子很满意他的状态,知道夫子是在夸自己的表现,所以也很开心。
祖洪才自然不会忘记他对三皇子赵曦君的承诺,要带他出去玩。
但明面上却不能这样说,祖洪才只是与皇上皇后禀报,想要带着三皇子赵曦君去民间走走,感受一下民间疾苦。
他称,三皇子日后若是想做一个辅助哥哥的贤王,必须知道民间疾苦,而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酒囊饭袋。
同时,祖洪才也提议道,这应当是作为一个制度,自己有权每月带三皇子出宫去体验一番,日后便不用次次再与皇上皇后求得恩准,只要报告一声出宫的时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