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祖刘氏却小声的提了一个反对意见:“孩儿他爹,你说的其他事情我都很赞成,唯一不赞成的便是把我们家现在这个宅子卖了。
才哥不是说了吗?现在宅子价贱,日后会贵一大截。若是他们想在燕京城里生活,自然要买别人的宅子,干嘛损失我们自己的宅子?
况且守城这段时间,我们在宅子里开了个小门面卖糕点,很是火爆,我们“祖氏糕点铺”的名声也打出去了,这个宅子,便是我们自己不居住,拿来改成铺子也是极好的。”
祖洪才和祖大寿闻言都是一愣,继而点了点头。
因为时间宝贵,徐王妃很快就会带人启程,对于买家来说也是一样的心情,要的价钱不算很高,基本都低于市场价。
所以祖洪才看中了宅子之后也没怎么磨价钱,很快的便交钱、成交过户了,拿到了官府的房契。
在买完房子之后,祖洪才和于小英他们确实还剩一些银钱,于是祖大寿便找来了祖三通和周浦义两家人来,大家想要一起谈一谈日后的计划。
祖三通和祖三婶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家中帮忙,随时都在,李素梅带着孩子也都在家,唯一难等的就是周浦义。
他之前在守城时从军了,在军营里作战小有成效,升了职,现在一直留在军营之中,每月只能休沐一次。
幸好这次休沐的时间比较接近,要不然还很难等到他。
等到了周浦义休沐的这一天,大家聚在一起商量这个事情。
因为都是关系很近的至交亲朋,祖洪才对他们也不藏着掖着,说了自己的判断和想法,问他们的意见。
经过了这次大战,祖三通和周浦义都有了自己的新想法。
周浦义先说到:“才哥儿,不瞒你说,作战的时候我也奋勇争先,得了一笔赏银。
再加上经过这次作战,我觉得燕京城外自然是没有城内那么安全的,日后想让我的老婆儿子继续在城内住。
现在孩子还小,还不用为他准备读书、习武的束脩之类的,所以我之前准备咬咬牙,买个小屋子,给他们娘儿俩在燕京生活。
之前没和你们说,也是还没找到房子,如今才哥儿你看了这么多房,正好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一二。
我们也是准备有多少能力办多大的事,暂时就不用和你们借银子,你们的好意,我们两口子心中都清楚万分的。”
祖洪才和祖大寿等人闻言点了点头,觉得周浦义大哥真是有出息了。
他对自己家的未来有很好的规划,看来他在军营里升职还是挺顺利的,得到的报酬银子也足够养家糊口,他们真是很欣慰。
一旁的祖三通就有些腼腆,在一旁搓着手难以抉择。
最后,他还是说道:“大哥,才哥儿,我年纪大了,没什么本事赚来钱,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咱家的洪顺了。
这些日子以来,我也看清楚了,我就是一个农民,除了种地啥也不会。
但是燕京真的太好了,比北山县城好无数倍,也比咱们海子屯村要好,又安全,我怎么着都要拼尽全力,让一家三口留在燕京城里的。
我想着,留洪顺母子在城里面学习、帮佣,我自己回海子屯村去种地,农忙的时候雇点人,请你们两家把地租给我,我一定好好打理的。”
祖大寿看了自己儿子一眼,祖洪才会意,于是说道:“三叔,大家都是一家人,能帮我们自然尽量帮。
既然三叔想着要留在燕京城里,那就不用再回去种地了,您可以回海子屯村一趟,把我们三家的地该租的租,该收拾的收拾,折银子给我们就行了。
平日里,我家的糕点铺还是要开起来的,就在现在这个位置。
本来也需要请人帮忙,您和三婶正好可以来帮帮忙,这样的话,就和之前在城里的时候差不多。
之后我们给别人多少工钱,自然也给你们一份。
洪顺你们也可以带着,我看他学文习武都有天赋,两样都可以继续学着。
你们二老收的地租,工钱可以都攒下来,给洪顺上学用,房租什么的就免了,都是自家人,你们照样继续在这儿住着就行。”
祖大寿和祖刘氏闻言也是点点头,都是自家亲戚,在人家困难的时候帮一把也是应有之义。
祖三通和祖三婶真心地谢过了祖大寿一家。在燕京城里生活,最大头的支出就是房租了,这可是给他们家解了燃眉之急了。
祖洪才又对着周浦义问了问他现有多少银子,周浦义说了大约的银子数额。
祖洪才思考一下,对他说道:“浦义哥,最近苗师傅家附近有所宅子,地段、位置不错,价钱也合适。
而且那附近住的都是武将,嫂子你们日后也有个能帮衬的左邻右舍。
只是你这银子还少了点,但差的不多,我们家还有一点积蓄可以借给你,我想着一步到位,直接买那个宅子比较好。
要不然,以你现在这个价格,只能买个地段不太好的房子,不如添点钱买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