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是因为燕王殿下真的从来没有透露过任何要迁都的想法,徐王妃万万不敢想会有迁都的一天。
在燕王和徐王妃两口子看来,先皇打下偌大的江山以后定都了南京城,这就说明南京城是朝廷的正统所在之地。
当初他们两口子被封为藩王,到燕地来就藩,对他们两口子而言其实是一种耻辱,实在很像那种失败者被“发配边疆”的感觉,他们是被发配到了燕地。
所以徐王妃很清楚,燕王殿下其实是非常想回到南京的,因为只有回到南京,才能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成为皇帝。
从这次燕王殿下没有挥兵北上,而是派她的两个哥哥来救援,以及让两个哥哥将自己和世子带到南京去,徐王妃也能体会到燕王爷要在南京城登基,要定都南京的决心。
如何抉择便成为了一件很难的事情。
从祖洪才的话语当中也听得出来,即便日后还会回来定都燕京,此趟南京之行也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徐王妃还是着人好好收拾一下自己和太子的物品,但嘱咐大家大件一样都不要带,只带些日常用品即可。
其他的太监宫女们不疑有她,不知道徐王妃还有回来的打算,只认为徐王妃这趟是要去南京城里做皇后了,现在番王妃的用品她是一样也看不上,日后全要换新的了。
要想在南京城登基,燕王的这套班子,无论是文武百官,自然也要带过去。
但也不能不选人留守南京城,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很需要。
于小英和祖洪才作为徐王妃的文武心腹,自然也在去南京的名单上。
于是燕地和目前南京城所任的县令、京兆尹等等级别的全部留下,剩下职级高一点的官员,比如丞相、学正、太学山长等之流,自然要跟着全都去南京。
以前的燕京城里的太学,只是藩王属地的太学,不是国家最高的学府,此番自然要到南京去,将南京的太学接收改造一番。
关书达和王长风二人没有闲着,在宴会之后没几天,就一同去求见徐王妃,希望能恢复祖洪才太学生的身份,让他跟着诸多太学学子一同去南京。
徐王妃自然是准的,虽然她现在将祖洪才放在军营里面作为军师,但那也只是权宜之计。
她自然要为祖洪才谋求一个前程的,恢复太学生的身份也是应有之义,她自然不会拦了祖洪才科举的青云路。
关书达和王长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很高兴,二人联袂到了祖洪才和于小英的家中,一是与他说这个喜讯,二来也与他说说要到南京去求学的事情。
关书达学政大人和王长风山长大人的老家都是在江南那边的,之前跟着燕王到燕京之后,自然买房置地了,但南京城老家那边的房子和田地也没有变卖,所以他们二人回去之后不用担忧,直接就有地方可以住。
他们二人劝祖洪才和于小英也到南京那边去买房置地。
祖洪才笑着说道:“京城居,大不易呀,我们好不容易才攒钱在燕京城里买了个宅子,南京城那边定然是万万买不起的。
再说了,我们都过不惯江南那边的生活,当初千里迢迢投奔的燕地,全家人都没想过要再回去,即便亲戚们再买房置地,定然也是要在燕京城里买的。”
王长风山长快人快语,直接说道:“才哥儿,那不若你把燕京城这边的房屋变卖了,再到南京城那边去购买不就好了?
虽然南京城那边的房价定然会更贵,要再添一点钱才能买上,但若是你的钱财不趁手,为师可以接济你一点。
虽然为师不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但也准备把燕京这边的房地变卖,到时候应该还是颇拿得出来一些钱财的。”
祖洪才知道这两位都是对自己非常好的恩公,也不藏着掖着,赶紧劝阻道:“两位大人可千万别变卖燕京城里的房产、地产!
要知道,燕京城可是燕王的龙兴之地,日后地位一定也会非常重要的,这里的房价地价一定会再涨,此时变卖了肯定不值当的。”
关书达非常聪慧,听完了祖洪才这句话之后,立马就敏感的意识到了点儿什么。
于是他便也劝解王长风道:“长风,你要想想,你在燕京城是太学的山长,可南京城里还有一个太学山长在着呢,日后你们二人地位如何,还是个未知之数。
再说了,你在南京有房有地,还有一众亲戚帮衬着,何必非得把燕京城这边的房地都卖了呢?
古人尚且知道狡兔三窟的道理,事情还是不必做绝,留一手也好呀。”
王长风听到这两个人都这么说,心中一凛,顿时觉得这两人说的很对,自己最好还是先不要变卖燕京城的房产和田地了。
两位大人在家里的时候,于小英端来茶水,陪坐了一会儿,祖洪才说些什么她也没有当面出言反驳。
但是待两位大人走后,于小英忍不住对祖洪才说到:“才哥,这次打仗,徐王妃赏了我很多赏银,若真要咬牙去南京买一套房子,现在也不是买不起。
况且,我们二人跟随着燕王殿下和徐王妃去南京城,听徐王妃的话头,也不只是一两年的样子,我们总要在那边居住的。
再说了,我们从小居住在江南,爹娘更是。其实我知道到,直到,现在他们还不太习惯燕地的生活。
我们要不要带着他们到南京去养老呢?一家人也能团聚在一块儿。”
祖洪才笑着说道:“我的好娘子,小英,你就信我一次吧。这次我们去南京,不必过多久,最多两三年就会返回燕地了。
日后若爹娘和你想要回南京去养老,也不是不行。但我们在南京买房肯定还要再等一等,现在不是南京城里的房价最便宜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