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被关书达大人拒绝了,他觉得我年纪幼小,难当此大任,让我到太学里继续念书求学。
但是关书达大人答应帮我上书燕王殿下,在燕地很多个县里推广这件事。
我的同窗好友张逸晨此番考中的举人,后来通过选官到了羊沟县做县令。
此时估计是他在那个县里基本站稳脚跟了,所以便来信问我坎儿井具体需要怎么挖,他准备开始动工了。
我便将我脑中所能想到的知识都寄给他一份,帮助他做这件事。也算是实现我自己的理想。
真奇怪,按道理来说关书达大人离燕京离燕王更近,为什么他这边还没消息?”
苏木栖是官宦人家出身,比祖洪才更懂这件事,于是他便对祖洪才说道:
“关书达大人是个言而有信的人,他既然答应你上书燕王殿下,自然会上书的!
但是燕王殿下也不一定能立马见到他的奏折。
燕王殿下事务繁忙,他之前有几位大人帮他把关奏折。
那几位大人他们若是觉得是没有意义的奏折,便会留中不发,都不一定会拿到燕王殿下眼前。
你这个朋友张逸晨倒是个真心帮你的朋友。
关大人那边的上书还没有被朝廷采纳,燕王还没有文书下达,可是修坎儿井这件事情他便准备动手,其实还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
但他若是做成了这件事情,将效果往朝廷上一报,你这个坎儿井的策略估计就会立马在燕地推广起来的。”
祖洪才笑着谢过了苏木栖的指点,继续认真地做图。
苏木栖也对祖洪才所画的这个坎儿井的图很感兴趣。
在祖洪才继续画图的时候,苏木栖便将祖洪才已经写好的策论再好好看了看,结合图纸好好地研究了一番。
经过深入的研究之后,苏木栖忽然也觉得祖洪才这个坎儿井的方案可行性非常大,不像是纸上谈兵。
于是苏沐熙灵光一闪,问道:“祖洪才,你的这个策论文和图纸能不能让我也抄录一份?
我有几个叔伯也在当官,到时候我和他们说一说这个,若是他们愿意,也可以在当地实践一下,开挖一下这个坎儿井。”
祖洪才疑惑地问道:“苏兄,你不是说朝廷没有下文之前,我这个朋友就帮我实践,还是冒着风险的吗?
现在朝廷还没有下令推广,你把这个想法告诉你叔伯之后,他们会愿意去实践吗?他们会担风险吗?”
苏木栖笑着说道:“这个就要看他们个人的眼光了,若是胆子大,实践成功,向朝廷上折子,功劳不也大了吗?
一切等着朝廷的指示虽然不用担风险,但也就没有什么功劳了,这个事情还是要看个人怎么选择的。
我作为一个晚辈,只是给他们出出主意,告诉他们我了解到有坎儿井这么一回事而已,具体决定还是要这些做官的叔伯们自己来做。”
祖洪才点了点头,也不阻止苏木栖抄录自己的策论和图纸,本来他的目的就是大范围地推广坎儿井工程。
能有多一些人参与推广,自然是更好的事情。
张逸晨能不能首个推广成功,拿到这个大功劳,就看他的决心大不大,动作快不快,成效好不好了。
作为朋友,祖洪才自然没有藏着掖着,将这个图纸可能会被其他人一同实施,希望张逸晨加快速度的事情如实写在信中了。
张逸晨收到信之后,也了然了。
他本来就知道关书达大人会向朝廷上书,在整个燕地推广坎儿井的事情,此时听闻苏家有可能也会进行实践,也不着恼。
他立即和管家、师爷等人将县里的人组织起来开会,研究设计图纸。
大家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县令张逸晨大人刚刚到羊沟县来上任,他做的第一件事情肯定很有热情,一定要将之做成的。
识趣的人都不会阻止,而是全力配合,生怕自己撞在张逸晨枪口上,被新线县令抓了典型,处理处分。
其他一些基层的里长等人则有些纠结。
官府要做这么大的工程,将要花废很多的民力和银钱,谁来负责这些?
张逸晨却完全不担心,他们张家财力雄厚,羊沟县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城而已,虽然是中等县,也好不到哪里去。
要设计一条穿过整个县的坎儿井工程,也不过才五十华里而已。
但若是按照计划能多开辟出来上千亩的良田,到时候开垦农田有收益,也有政绩。
张逸晨于是便贴了公示,在坎儿井工程附近招民夫,民夫可以选择两种工作薪酬获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