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也能拍纪录片?◎
缺什么?
缺一个更高效、更有说服力,以及更有公信力的曝光。
和展览经历、文献著录差不多,这是属于古董的“履历”,履历越漂亮,溢价越高。
据她所知,圈里不少收藏家也在想办法提高古董的市场认可度。
或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溢价,或采取学术背书夯实价值,或“完善”身世,借力名人效应……总之办法多得数不胜数。
比如萧妧妧为汉锦补充证据完善身世,就属于其一。
当然,她可以这么操作的前提是古董本身具备潜力。
而她原本打算借网络曝光提高汉锦的认知度这一行为,就属于市场运作。
对比起小儿科的自媒体视频宣传,通过文化纪录片传播,显然更具有价值、更精准,可以借此让大家对汉锦的稀缺性有清楚认知。
后续再参加一些大范围的艺术展、古董展,联合博物馆巡回展览,在细分领域充分展示,突显汉锦的独特性同时得到专业机构的背书。
这一套小连招下来,汉锦直裰便能实现溢价。
对她而言,汉锦的溢价无需通过交易落地,是在公益捐赠的那一刻,为萧妧妧三个字增加光环。
她按捺住激动心情,戳开自称是导演的网友私信,看完剩下半句话。
“萧女士您好,我是纪录片《国宝》的导演之一,翟烨。
很高兴能在网络上看到如此珍贵又完好的丝织品文物,我代表节目组对萧女士和汉锦直裰发出诚挚邀请,希望您能同意汉锦出镜。
这是我们节目的官方账号,目前已经做到第四季了,前三季在TV播出,网络声量非常不错,入选过最佳纪录片奖、新综艺奖、最受大学生关注奖……
前三季一共24集,截止目前均集播放量过3亿,是非常非常了不得的数据……
如您有意向,是否可以添加好友详聊?我的联系方式……”
孟甜甜低声读出来,诧异说:“文物也能拍纪录片?听起来挺厉害的,你要和他合作吗?”
萧妧妧深吸气,古董类纪录片能有均集3亿的播放,这数据何止不错啊。
可惜她平时不怎么看纪录片或综艺,对《国宝》了解约等于无。
萧妧妧:“可以试试看,不过我得先了解了解。”
萧妧妧不着急咸鱼躺了,认认真真搜索节目资料,各大平台了解节目讯息,如网友口碑,收藏家对其评价,以及最重要的对待文物的保护措施是否到位。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国宝》可不是普通纪录片,而是官方台大力推的文化节目。
讲述文物诞生,演绎文化与历史,每一集都安排了生动的小故事,由明星配合演绎。
说到参与节目的文物,24集24件文物有来自各省市博物馆,也有来自民间藏家的珍品。
出自博物馆的文物不必说了,知名度极高,来自民间私人藏家的文物,在历史、艺术、文化价值三方面,并不落后于博物馆文物。
萧妧妧查完资料,直接睡不着了。
这是要一步登天的节奏啊。
同样睡不着的还有纪录片导演翟烨,抱着手机辗转反侧。
要不是平台对非好友限制打招呼次数,他一定会采取猛烈信息攻击。
做为延续了三季的文化纪录片导演,翟烨不可谓不头大。
这件文物艺术价值高,那件文物历史意义非凡,另一件能代表古代技术巅峰,件件都有不选不可的理由。
聘请来的几位文物相关的顾问吵得不可开交。
然而节目做到第四季,是该有新的侧重点。
第一季做为先行者,他们选择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打下观众基础奠定纪录片风格后,第二季、第三季分别做出调整,测重点放在文化、历史两方面。
第四季的侧重点早已定好,艺术。
要体现文物的艺术属性,技术是绕不开的话题,美学同样无法抛开。
有技术的没艺术,有艺术的又不具备代表性,有代表性的碍于文物保护,他们借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