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我的店铺通小说 > 150160(第23页)

150160(第23页)

时间沉淀不足,这可是大问题,鉴定一关是后话。

说到鉴定,普通鉴定机构做不了,必须联系国家文物局,交由纺织品文物保护实验室进一步检测。

难题一道又一道,萧妧妧抓了抓脑袋,头疼啊。

忽然,她想起什么,双眼锃亮:“你那里能织汉锦,织机肯定不缺,卖我一台怎么样?或者汉锦织造技艺什么的。”

随着话音落下,柳如烟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望向她。

“你疯了?”

萧妧妧愣住:“啊?”

柳如烟放下平板,转过身,一字一顿地解释:“《大熙律》规定,盗皇家织术者磔刑①。”

萧妧妧弱声道:“我用金子买,不算偷,何况咱们两个时空,不影响。”

柳如烟没好气道:“便是能卖,你让我如何寻得?”

萧妧妧不解:“织锦匠人不该是皇室管理?我记得有个什么部门来着,应该不是难题吧?”

柳如烟摇摇头,为她科普:“哪有这么简单,你说的那个是织染局,纺织匠人确实归它管辖,可你不知道,为防技艺外泄,织锦许多工艺环节拆分为多个部分,家族世代服役,锁定户籍,女红核心技艺口口相传,私习绫锦者,徒三年②。”

“汉锦所需蚕丝必需由特定州府供应,即便你有了技法,没有蚕种、染料,织出来的依然不能算汉锦。锦不逾境,便是我也难以找来蚕种。”

萧妧妧讶然:“原材料也要管控?”

柳如烟点头,继续道:“再者,织锦的织机由内府监造,图册加密存档,未经准许不得随意阅览。

我若坏了规矩,硬要寻匠人画图纸,倒也不是不行,只是为防技艺外泄,画图之人需在事后绞了舌头毁去双目,或者断去双臂。”

想到有人因此断手断舌戳瞎眼睛,萧妧妧浑身一凛,再不提买技术和工具的事。

她迟钝醒悟过来,自己所提要求有多冒昧。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相当于柳如烟拿金条换核武器制造图纸和数据、拿一百块换光刻机。

织锦技术封锁,设备、原材料全面垄断,垄断原因涉及多维博弈,不能只看技艺和利益两方面。

“人人都会织锦、都能织锦,又何来寸锦寸金一说?”柳如烟缓缓说道:“除非我大熙哪天战败,需要我带着织锦技艺与匠人和亲,又或是朝贡,否则,绝无可能外泄。”

萧妧妧听到这里,彻底死心,冷静思考过后,也觉得这技艺不是非要不可。

物以稀为贵嘛,屡见则不鲜、不贵、不奇。

独一无二是引人注目的基本特性,无法复制、不可替代,才更受追捧。

商品与文物不是一回事。

有了技艺和织机,能复刻汉锦是件好事,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比如高仿泛滥混淆,稀缺性降低,古汉锦的神圣性自此消解,价值势必大打折扣。

正面影响她只能想到一个,学术界可以验证、补充文献。

万一消息走漏,提供技术的萧妧妧会得到学术圈感谢,也相应会得到收藏圈的咒骂。

在商业应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这三个方面,始终有一条模糊的红线,一旦越线,影响不可估量。

难怪有出土汉锦禁止商业性复刻的约束,仅文物局批准成立的单位,如丝绸博物馆、织造博物馆等有复制、修复资质。

即便复刻,博物馆也不是说复刻就能复刻的,它受到上级单位监管,对纺织品文物复制有一定阈值。

越是珍贵文物,允许复制度越低,防止文物权益受到复制品的冲击。

萧妧妧也是才知道,还原度高的文物复制不合法,特殊纹样如十二章纹甚至禁止1:1复刻,其他出土文物纹样即便允许复刻,也必须做出细节改动③。

比如汉锦,属于博物馆藏珍品,复制度低于50%。

手里这件汉锦直裰暂时不清楚算哪一等级,她估摸一下,至少得是一级文物或者特级。

萧妧妧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个大肚子顾客一看见汉锦香包几乎走不动道。

违规复制特级一级文物需要承担法律后果,他就没见过复原度100%的仿汉锦。

左思右想,权衡利弊,萧妧妧这会发现,哪怕她克服困难弄到织机和织锦工艺,并不见得全是好事,还可能涉入技术伦理的争端,引起非议。

好险,这要是举报上去,萧妧妧当场改名张三,以另一种形式在收藏圈出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