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在七十年代搞建设 > 第163章(第1页)

第163章(第1页)

也就是买上点肉蛋来改善下生活,要是家里人口多的,全部补贴成口粮估计还是不够吃。

“像林奶奶这样的人多吗?”

龚诚点点头,“多啊!家属院里基本都是啊。”

三线工程就是来开荒隐蔽生产的,除了工人就是跟着来的家属及子女,本地原住民也在附近的村上队里。

屠洋洋噢了一声,想起秦幺妹,确实是在家里呆着。

不过秦幺妹当然不算闲人,之前几个工人靠她打理家庭,如今又多添好几口,更让她忙活个不停。

想到带三个小娃的巨大工作量,唔。

不如开个育婴所?

应该有双职工的吧,或者是家庭缺乏人手没办法带孩子的,他们有钱没时间。

只要申请正式的场所,建设一个通风且保暖有相应设备进行育儿的保育园,肯定需要照顾婴孩的人员,他们缺钱有时间。

她是知道厂里就有托儿所,56天即入托,毕竟此时的产妇产假仅56天,婴儿满月后即可送入工厂的托儿所,托儿所开放时间还严格匹配工人班次,夜色班工人甚至可以将孩子留宿,进行全天候看护。

但因为较简陋的设施跟少量的保育员,能接受的婴儿有限且因为要看顾的婴儿数量过多,还有“绳带联床法”,是为了防止婴儿坠床将数婴儿腰缠布带共系在一条绳子上。

因为生了孩子才了解到这情况的屠洋洋觉得这简直是对孩子的虐待,对保育员的压榨。

一个保育员要看十个婴孩,有时以上,精神跟身体简直是双重的摧残,而幼儿也因无法精心照顾多患有湿疹及营养不良。

这是时代特征下的困境,代价性的妥协。

但她有能力改变。

有给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的理由,她还可以申请仿真保姆机器人。

更科学健康的照顾孩子不说,也多找条道多些岗位多些需要。

岂不是双赢!

已近深秋的江畔,薄雾缠绕着“富强机械厂”高耸的烟囱。

屠洋洋攥着游标卡尺从车间出来,工装口袋里装着些许枸杞,是二徒弟龚诚给的。她虽然不需要,但家里其它人可都亏虚着呢。

定食定量谁都是扎紧裤腰带的。

三班倒的铃声刚响过,厂区广播站就传来刺耳的电流声:“请三车间周玉兰、五车间赵建国立即回车间加班!”

听到这声音,屠洋洋越发觉得育婴园有点搞头。

随着文化运动的结束,社会飞快改变发展,本在1972年中美国际形势缓和,外部压力减轻,使得基于备战需求的、不计成本的三线建设战略的紧迫性大大下降,1973年进一步成立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要正视三线建设的成本效益及职生生活困难等问题,进行停建、缓建或者缩小规模的调整。

要不是文化运

动……

等到明年的三中全会,估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实行改革开放新思路重新发展,三线建设这种模式就会更加格格不入。

提前让刘家找到新的出路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