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那是周勤和徐丹在镇上买农书和笔墨的地方。
“是这样的,文友堂和我有些交情,老板有个朋友在安平镇也开了个书局,那里有位举人愿意来教书。”
安平镇的举人?
周勤和徐丹对视一眼,不约而同说道:“不会这么巧吧?”
刘太太看见两人的神情,不由得问道:“怎么,你们认识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位先生。”周勤便把回家路上遇到举人一家的事说了出来。
“想来也差不离了,这一个地方能出几个举人。”刘老爷睨他们一眼,假意恼火道:“真真你们是耍人,平日里是多聪明机灵,有那等机缘愣是想不到,还叫我这糟老头一通的忙活。”
周勤徐丹还想着要怎么哄这位老小孩,没想到蜜蜜小棉袄一开口两个字就把人哄好了。
“爷爷不老。”
刘老爷笑得一脸荡漾,“哈哈哈,蜜蜜说得对,爷爷不老,还能陪蜜蜜玩呢。”
刘太太不由感叹,“真真看不出你们两人谁的年纪更大些。”
周勤和徐丹都乐了,老人像小孩,小孩喜欢装大人,可不是分不出嘛。
得了刘老爷的信,周勤便亲自去安平镇请人,这样才能彰显他们的诚意。
高山学堂
安平镇山水宜人,土地肥沃,物质更丰富些,所以人们生活条件也更好。
要说方举人在这地界应该不难过活才是,只是怪就怪在这丁忧一事上。
方家也是一般家庭,多年来为供养方举人读书科考,花了不知多少心血。
所谓近臭远香,方举人大哥一家一边供养弟弟读书,一边要照顾老母亲。
母亲去世前却心心念念的都是弟弟,这多少让哥哥人心中有怨。
因着弟弟一家回来,却又不知农事,不能为官,一下子生活重担都压在哥哥身上,这不,矛盾就这样爆发了。
方举人也尝试去找事情做,但学堂早就有了先生,抄书写字也没有多少入账。
便是去做账房,他一时也做不来,还要靠媳妇刺绣才能有些进账。
所以当知道有人找教书先生时,方举人便递了话头上去。
实在也不好再叫哥哥养活了,这明明是兄弟,却好像是借宿在人家家里的感觉真是太令人窒息了。
只是方举人怎么也没想到,来人竟是周勤。
周勤忙上前拱手致意:“方举人,好久不见。”
方举人吃惊道:“周兄弟,怎么是你?这也太巧了吧。”
“是啊,我也没想到竟是方举人您呐,倒是一场缘分。”
熟人好说话但不好提要求,方举人和周勤寒暄了大半天。
先是了解学堂附近村落的风土人情和村民的反应,再说明丁忧过后他有心往上考试做官的情况。
最后表示他虽为举人,但毕竟第一次教书育人,恐误人子弟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