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翊眉梢上都是惊喜之色,“臣遵旨。”
南荣宸应该是终于肯相信他,相信他不会杀南荣宸,才会允他护送。
等打发了赫连翊和柳元泰二人,南荣宸将手中的玄旗分别插在疏勒和月氏。
这辈子进展不算慢,拿下月氏之后,天下二分,该与西夏交战。
不过,与他没什么干系。
殿门之外,柳元泰和赫连翊并肩而行,率先开口,“世子,或者本将军该称世子一声疏勒王。
本将军知道疏勒王与襄王有交情。看在同军一场、又同在王上面前进言的份上,本将军劝疏勒王一句,襄王不能坐龙椅。”
赫连翊握着刀柄目视前方殿上的大苍玺印,“本王自然懂得。”
自赫连翊入景元军,除了一门心思想回疏勒,最开始使过两次次绊子阻拦他出兵月氏,其余还算安分守己,柳元泰上下打量赫连翊一番,“月氏屡次与疏勒勾结,在边境挑起战乱,受苦的不止是临越。”
“百姓本该通商互利,而不是各自困守贫瘠之地,疏勒王明白么?”
赫连翊已经明白,“疏勒和月氏,愿与临越永修为好,赫连翊,不会背叛王上。”
柳元泰闻言微微颔首,算赫连翊明理。
*于此同时,周府正厅笼罩在阴沉天幕之下。
南荣承煜自以为已经冷静下来,可还在又看了眼手中的线报,“周阁老,学生以为,当早日迎王上回朝。”
周衍知一双浊目都比往日清亮几分,大抵是被气的,“襄王如今手中有何筹码?襄王可知王上会以何名义回朝?”
不过半月之间,陆家旧案翻了,牵扯到几位清流老臣,大理寺和刑部揪着应无舟的案子不松口,最终**大白于天下,是他费心筹谋才保住南荣承煜的贤王清名。
他的门生方鸿折在萧元倾手上。
他握着竹杖的手收紧,抬眸又道,“当日因襄王的冲动,应无舟登闻鼓一事自伤一千,近日的新政又过于冒进,前路未知。
此时襄王准备凭借什么迎王上回朝?”
南荣承煜面上依旧谦诺,“登闻鼓一案周阁老当日并未反对,也已成过去。新政初行,乱是正常的,来日定会成效卓然。
至于王兄,周阁老当知先下手才能占得先机,若王上落到肃王手中,才会有大乱。”
南荣宸,他的好王兄,终于要回到他手中了。
夏日里雨来得大而急,预先刮起的狂风摇得厅门乱响。
周衍知在溢进来的狂风中掩唇咳了几声,正厅没旁的人在,南荣承煜起身奉上一盏热茶,“周阁老保重身体。”
周衍知接过茶饮下几口,回了句,“襄王事事躬行是临越之幸,但此时新政仍有待商榷,襄王需留守京中。”
南荣承煜暗自轻嘲,周衍知不愧是三朝老狐狸,一句话绕这么些弯子,左不过是不完全相信他,不让他亲自出京去寻南荣宸。
他重新落座,“周阁老说的是,本王已经派人暗中护卫王兄。”
“此次王兄一人斩杀疏勒王,平定疏勒之乱,又得疏勒大苍神相助之事闹得举国皆知,是柳元泰办事不力。”
“周阁老于政事多有见地,操劳过甚,军中之事学生会尽力处理。”
论阴阳的本事,他还能比不过周衍知?景元军主帅柳元泰可是受制于周衍知,如今出了这么大岔子,说到底是周衍知办事不力。
他也不全信周衍知,周衍知对南荣宸起过杀心。
他要让南荣宸活着在紫宸殿赎罪。
太后之死是与剧情偏离,但太后从未真要对他不不利,甚至…是为了他去的钦天殿。
说明剧情内线或许没崩,他的主角团大多数人心还是向着他,周衍知也是如此,周衍知还比太后有用得多。
因此,他又许出好处,“新政诸多,还要仰仗中书省相助,左右丞空缺日久,还望老师举荐门生,学生会让有才之人明正言顺入中书省。”
周衍知饮了几口热茶,清了下嗓子,搁下茶盏时碰出声响,正厅中气氛诡异,导致这声响让人分不清是有意还是无意。
他缓声道,“襄王贤能,定能料理好此事。若襄王能容得下王上在京中,萧元倾该设法收于麾下。”
“另外,赤焰军不宜在京中久留。”
“柳元泰亦不会有二心,此番应是…疏漏,襄王放心。”
柳元泰是个只在脑子战场上灵光的十八线npc,斗不过南荣宸也是正常,南荣承煜颔首应下,心里算计别的,赫连翊已经夺回疏勒,不管柳元泰如何,赫连翊对他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