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出于道德感是一方面,林清蹊问这句话的另一方面,却是因为这类游戏的另一个潜规则。
——死亡人数对任务评级的影响。
越是自由的游戏,它最高评级就越难被人拿到,因为评级涉及的方面实在太多了:硬实力方面的操作与技术;软实力方面的玩家获取到的信息多少,信息关键度,信息完整度;其他因素方面的死亡人数,npc评价等等等等。
自由程度高的任务会结合上述所有要素,来综合评定玩家此次任务的等级,而不是像普通任务那样只依靠单一的标准来判断。
在这类任务里,你想靠技术来暴力碾压?可以。
你想靠骚操作逃课过关?可以。
你想靠装备硬顶通过?也可以。
高自由度的任务支持并尊重任何一种玩法,基本上只要触发并通关了,它就会给玩家一个不错的成绩,比如a+之类的。但,如果再往上,想拿到s及以上的评级的话,单一的“碾压”“逃课”“装备”是绝对无法满足评级需求的。
就像现在。
林清蹊敢保证,如果玩家真的顺着系统所暗示的那样,直接答应了这两人的建议,放任两人去死而自己逃跑,那么,无论后续配合完成的多好,玩家拿到手的最终评级,都一定不会是最好那档的。
压评级的原因也不是因为玩家没有道德心,不在意两人的生死。
而是因为……
有人这样“毫无意义”的死去,就代表这个方案,它不是最好的方法。
既然并非最好的方案,那它又凭什么拿到最好的评级?
——系统逻辑就这么简单。
而林清蹊的逻辑也和系统一样简单:面对一个可能高自由度的任务,面对拦一下别人送死行为就有可能提高自己任务评级的情况,他为什么不顺手拦一下?
看人送死很好玩?
“我们?”
被林清蹊突然提及,女孩愣了一下。她和男孩对视一眼,然后摇摇头,朝林清蹊认真道,“教授,我们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了呀,牺牲是我们的宿命……有价值的牺牲能让世界抵达更加美好的明天,这是我们应做的,没什么大不了。”
“你今年几岁?”林清蹊突然问。
“啊?”女孩有些茫然地报出一个数字,她不知道话题怎么跳到年龄上了,“十四。”
“十四岁怎么就信宿命论了?”林清蹊保持疑惑,“要不要这么没活力?”
“呃,”女孩卡壳。
她现在的表情看起来不仅茫然,还多了几分无措。
宿命论是她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坦然接受这一点更是她引以为傲的品格,怎么突然就被教授评价为……没活力了?
而且,没活力,这又算什么评价?
“先生,”男孩却听出林清蹊这句话另一层含义,“您是不想让我们掩护?”
“噢,如果你们的掩护是真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掩护,而不是吸引完注意力就去送死的话,那我还是需要的,但是……”林清蹊话没说完,便停了下来,然后带着微笑摊了摊手。
这个未尽之意也很明显,很不客气了:但是你们做不到这样!
“……”这回男孩也卡壳了。
他们就是抱着送死的决心想帮先生掩护的,但先生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啊。
不知所谓的勇敢,只是鲁莽。
直接冲上去,顺利掩护了的话那还好,问题就是,万一因为自己掩护动作不够熟练,导致最后计划没成功,自己死了无所谓,然而如果还要连累先生一起受罪,那就不对了。
“可是……”
男孩咬了下唇,还是有点着急,“先生,马上就有人要来带一批新的实验体走,如果现在不走,之后可能就来不及了。”
“马上就有人要来带一批新的实验体走?”林清蹊记得,这条信息,已经是第二次在男孩嘴里说出来了,只要不是系统在犯贱,那这绝对是一个重要信息,“你怎么知道的?”
“不是我,是小姝听到的。”男孩说。
“嗯,我听力比较好。”女孩点头,接过话道,“上一批士兵来取人时,我听见有人说,十分钟后他会再次回来带走下一批的实验体。他与别人说了很多个房间号,其中一个就是我们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