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壮起胆子与秦闻对视,说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推论。
他可能还想做一个柯南的经典手势的。但又想到在一个精神病凶犯面前蹦跶不是个好主意,李彬弱弱地收回了自己的手指。
面对李彬的指控,秦闻并未进行辩驳,只是默默地录音。
他没有生气,甚至有点感谢李彬:在缺少监控的情况下,就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提供信息!甭管是出于恐惧还是别的原因说出来,线索多了,自然能从一团乱麻中找出正确的线头。
要知道,在收到群发消息时,可没有人站出来提供【我知道是谁干的】之类的线索。
“除了李彬老师外,还有谁能提供更多的关于关鹏的行踪的线索么?”
大家面面相觑,没有第二个人站出来。
可能是秦闻的淡定太过碍眼,李彬斥道,“都说了你是当前最大嫌疑人,凭什么主导调查?”
“当然是凭你提供的线索很有用,但推理漏洞百出。你所说的【最大嫌疑人】更像你自己。”秦闻摊了摊手。
李彬脸色涨红,“你还想栽赃陷害!”
秦闻没有看他,只是说:
“我可以告诉各位,你们之前收到的短信中,报道那部分是真的,臆测那部分是假的。但我从未跟在场的任何一个人提起过这个案子,也没查到是谁发的短信。可这时候,有个人却自称知道是谁发的短信,发短信的正好是死者……”
这也可以是凶手制造命案,栽赃秦闻的操作。李彬知道得太多,反而可疑!
不需要秦闻帮忙推理,大家顺着他的思路一想就明白了,又默默地拉开了与李彬的距离。
诚然,秦闻的嫌疑并未洗清,但李彬也没比他清白到哪里去。
李彬瞪直了眼睛,没想到秦闻三言两语就把自己拖下水,他越发惊慌,“不、不是这样的!”
这种辩白太过苍白。
但李彬像是想到了什么,连忙道:“如果能找到关鹏的手机,也可以看到我们的聊天记录。说不定还有更多线索!比如找到关鹏网购群发短信服务的证据!”
如此一来,就可以证明他的清白。
可秦闻摇摇头,“即便找到了,与你的聊天记录的有效程度是一码事。你怎么保证那些消息不是你控制他、拿走他的手机后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有些凶案的出现,是情绪产物。因为各种原因吵架吵上头了,从动嘴演变为动手,动手又没控制好力道。
人一倒下,后悔、恐惧的情绪就会上来,犯罪者甚至可能无法面对自己制造的凶案现场,落荒而逃。由此造成的现场通常留有各种证据。
但有些凶案,却是有预谋的、甚至可以说是“熟能生巧”的。现场处理得干干净净,却又留下一个有着【重要证据】的手机,你确定要被这手机牵着鼻子走?
刚才的现场勘察秦闻以观察为主,没去翻关鹏的口袋,一方面是因为现场有施亿守着,他不信有其他人能去搞破坏,在的东西肯定还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觉得找到有效证据的可能性较低,优先级不高。
众人与李彬之间的距离更远了。
他哆嗦着嘴唇,想为自己辩解,却不知道该从何着手,只能惶恐地咕哝着“我不是”“我没有”之类的话。
“不用紧张,刚才我只是按照你的逻辑演绎了一下你成为最大嫌疑人的可能。但这种漏洞百出的推理不是我的风格。”
事实上,如果李彬不是演技咖、故意示弱的话,他身上的嫌疑反而更小了。若他是真凶,本该有多个角度驳斥秦闻的推论,为自己脱罪。
秦闻观察着所有人的表情,“在我看来,在场的每个人,都是嫌疑人。”
44
第44章
◎第一轮嫌疑人的排除◎
“秦老师,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我刚才听你的分析,感觉挺有道理的,知道得最多的就是很可疑!但你为什么不针对最大嫌疑人李彬进行深入调查,反过来怀疑每个人?”
有人忍不住问。
找到嫌疑人然后进行深挖,这才是正经推理吧?
可秦闻的做法,就像往前走了一步,又主动后退了无数步,回到了案件的起点。
“因为概念化的分析似是而非,它就像一个套路,往谁身上搬都行得通。这种分析法得出的最大嫌疑人不是真的嫌疑人,嵌套进客观事实中就会发现,很多细节对不上。”
秦闻举了个例子。
他之前说:这可能是李彬控制住关鹏后,用他的手机自导自演的一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