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懊悔不迭,却不得不忙急忙慌地开口,“好吧,我不是去换衣服的,我是去找关鹏的。消息没回,这么多人找他也没找到人,我很担心,就想去他的房间碰碰运气。”
他变成了采风团仅剩的四个嫌疑人之一,心里自然慌乱,所以才会脱口而出“我也是去换衣服”。他想尽量撇清嫌疑,却没想到这只会让他显得更可疑。
“真的是这样么……”
怀疑的视线仍久久在他身上徘徊,试图找到他的更多破绽与证据。
各异的眼神扎得李彬如坐针毡。
这时,他的脑海中闪过了施亿的提议,忽有所悟:对啊,洗白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找出真凶!找到比他更可疑的家伙!
李彬的视线飘到了秦闻身上。
秦闻利用【作案时间在一点二十分到两点零五分之间】排除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很多人的嫌疑。
可如果作案时间早于一点二十分呢?
那呆在房间里的秦闻才是那个最大嫌疑人!大家都被他牵着鼻子走了!
李彬感觉自己再次窥见了真相!
他开始询问住在五楼、且在501房间附近的作者,“你们下来找人之前,有没有听到501房间的异常动静?或者气味?”
可惜,李彬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他并未气馁:大家只是没有留意,这不能证明秦闻的清白。
唯一一个在大家下楼时见过秦闻房间状态的就是施亿。但施亿跟秦闻是一伙的,她的证词不可信。
秦闻这边难以找到证据,他还可以从关鹏那边着手!
关鹏早上从商业街离开到他被害,有一段空白的时间。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有没有留下什么证据?
有没有看到关鹏的证人?
关鹏的最后一句回复说是有点忙,他在忙什么?
……
虽然秦闻与李彬的调查目的截然不同,但很巧的是,秦闻也在试图补全关鹏这期间的行动路线。
行动路线越清晰,越能缩小嫌疑人的范围。
不得不说,每个人都在做调查的模式虽然混乱,但确实帮秦闻省了不少力。
不过看到李彬把人一一问过去,都没能得到特别确切的答案之后,秦闻就意识到,用这种方法将关鹏的行动路线补齐恐怕有些困难。
有些人本来就记忆不清,一会儿说见过,一会儿又说可能记错了。
这一类证词很容易把人带错方向。
秦闻觉得自己需要另辟蹊径。
或许,他应该从关鹏留下确切踪迹的部分行程考虑问题?
李彬的论点是【关鹏发现了秦闻的秘密,导致他恼羞成怒,并发疯地痛下杀手】。
秦闻很清楚自己没有杀害关鹏,但他又认同李彬的部分观点:关鹏很可能就是因为发现秘密才招致了死亡。
那么问题来了,关鹏是从谁那里打听到的十五年前的案件信息?
再回溯关鹏的行踪,秦闻脑海中又冒出了一个新问题:关鹏为什么要去商业街?
就像李彬说的那样,关鹏不是一个喜欢独自行动的人。
按照两人的聊天记录,关鹏自称很忙,总不能是忙于逛街吧?而无论是查证十五年前的命案报道,还是群发短信,都不需要他特意跑出去完成。
答案逐渐明晰:关鹏在跟踪别人。
他的跟踪对象就是他的【消息来源】。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