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带本来要发展工业区的,但因为种种原因,该计划搁置。不少原本在建的厂房就成了烂尾楼。”有警员立刻介绍该区块的信息。
这种地方,确实很适合打造成为器官买卖的黑作坊。
陈力略一沉吟,做出决断:除了跟着救护车的,其他行动组先一步去城北郊区外围布控,以免嫌疑人潜逃。
等救护车抵达后,将根据他们反馈的现场情况灵活调整抓捕方案!
……
若是实时跟踪,施亿的小电驴搞不好又会半路没电。但抛开面包车绕的那些路,按直线追上去,车程就没那么远了。
尤其是施亿追到半路后,面包车的定位就没有继续变化了:他们似乎确认了没有追踪者,且一路都没有异常,终于不再兜圈子,抵达了他们真正的目的地。
“利东镇。”耳机中,秦闻报出了面包车目的地的所在。
那是个位于城市东郊的小镇。虽然就在同城范围内,但秦闻没来过,不了解那边的情况。
不过这不影响他查看地图信息,并搜集整理出可能有用的资讯。
“那边以种植业为主吧,果园挺多,草莓园、桑葚园……城区过来采摘也比较方便。”
主干道两旁就是连绵的农田,镇上的居民的居住地仍比较集中。
“这样的话,镇上出现生面孔应该会比较显眼吧?”
一般人来体验采摘,就直接去果园了,不会去镇上。就算去镇上吃个饭、买点东西,过夜的可能性也较小。秦闻并未找到其他吸引人滞留的“景点”之类的资讯。
“啥意思啊?”风呼呼地刮,仿佛可以吹走人所有的思绪。没有头脑,也没有烦恼。施亿干脆放弃思考,空手套答案。
“两种可能。一个,他们本来就是镇上的熟面孔,才能不引人关注。”
说着,秦闻尽量将地图放大,确认定位地点。
如果定位准确的话,那应该是利东镇小学的旧址。该教学楼被评估为危楼,小学早在六年前搬迁到其他地方去了。
小学的旧址自然不可能隐藏在荒僻的农田里,但与密集的居民区仍有些距离。
“另一个可能,他们也是偷摸过去的,在很多人的眼皮底下建立起了秘密基地。所以才需要趁夜抵达。兜圈子不只是为了反侦察,也是为了等时间。”
“哦……”施亿用一种恍然大悟的语气感慨。
她感觉被塞了一脑门的信息,可进行了一番认真的思考,却又发现自己知道这些信息、和不知道这些信息的时候没区别。
肯定还是夜风的锅!把她的思考都吹走了,恍然大悟了个寂寞。
施亿继续直白地问:“然后嘞?”
秦闻的分析戛然而止。
对秦闻来说,一边根据已知情报一边分析是习惯。推理并非一个直抵最终答案的游戏,而是一条布满岔路口的路,一路抽丝剥茧,才能找对路口,抵达真相。因此没有【完全无用】的信息。
但这显然不是施亿的风格。她关注的是【怎么做】。对现状不会有影响的抽丝剥茧,会自动被她识别为无效信息过滤掉。
不然你还真信了她说的“风吹走了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