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无愿那里可就不大一样了,她气质清冷,对待学问之时态度更是严肃端正,学生们总是怕她,但其实柳无愿讲解知识的时候大多数都是轻柔缓慢的语气。
甚至总会在末尾之时温柔吻上一句:“可有何处不明?”
很是耐心,即便是领悟力最差的学生,她都会不厌其烦地为其讲解。
只不过她天生气质矜贵疏离,让人在面对她时便会不自觉地感到有些无措,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便会唐突了这位仙子般的美人。
可柳无愿最吸引人的并非只是她拥有一张美若天仙的脸,还有她过人的才学,便是与京中大儒相比也丝毫不输。
被皇帝陛下钦点来到琦光学院的那几位新科进士最开始还有些不服气,一般比试之后都甘拜下风。
孟云也参与了此次春闱,不出意外地拿下了新科状元,孟宰相得知此事只是语气淡淡地说了句:“还好没给老孟家丢人。”
老爷子傲娇,其实心底里对孙女的表现很满意,没大操大办,但依然挑了个良辰吉日带着孟云去祭祖。
按照过往惯例,新科状元都要丢到翰林院去当修撰,历年一段时日,算是给履历镀金,之后去向如何便看个人能力与际遇了。
不过皇帝直接将她这位新科状元丢到了琦光学院去,照样赐了正六品官,当然不会有人傻到认为她这位状元前途堪忧。
只能看出皇帝想要将琦光学院办好的决心有多大。
到了六月,天气开始渐渐热了起来,琦光学院开学至今也有两个月时间,无数目光关注之下也并没有影响学院上下所有人。
该做什么还照旧做什么。
前两次学院月度评级考试的结果与考卷也都被呈送到皇帝面前,这里面还包含了最初刚开学的那一次摸底测试。
看着里面许多人前后改变明显的试卷,皇帝知道自己这个决定没有做错,更是对薛澄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大为赞赏。
次日朝会上便让朝臣们都一起看看,不仅仅是包含了每个学生一共三个阶段的考卷,还有这个学生的基础信息。
很多个学生的基础信息里都能清晰明了地看到这些人的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甚至大臣们能很在其中找出绝大多数都是此前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学生。
对应的是她们试卷上的笔迹,能够看出都是刚刚开始学习写字,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握笔姿势和发力习惯,只能尽可能将字写得板正不潦草。
要说有多好看那是不用想了。
可就算是在入学前不曾接受过任何教育的学生,如今也能做出一些基础的算术题,写上一篇有主题的文章,哪怕可能不到两百字。
不少大臣们看着眼前的试卷,考题也很出乎他们的意料,但针对这些只学了基础知识的学生们而言又显得无比合适。
学会认字,也学会组词,甚至还能背下一些诗词,对考卷上节选出的文章名句也能尽力将自己的理解写出来。
孟宰相率先开口,“进步神速。”
真不是他存着私心,而是肉眼可见的事实,证据都摆在眼前,由不得大家不认可。
有的大臣犹豫半晌,还是提出能否请薛院长将这样的教育方式普及开来。
说实话,他们都能一眼看出不是这些坤泽学生多有天赋,而是琦光学院对于基础教育的那一套方式十分有用。
如果能普及到全国上下,那么能够得到人生改变的将不仅仅只是女性坤泽,这是对天下百姓都很重要的一项举措。
原先只认为是一群年轻人胡闹之举的人们如今也产生改观,意识到这种教育方式的可贵之处。
甚至有人老脸都不要了,抨击薛澄藏私,这么重要的东西她不想着为朝廷为国家奉献,反而敝帚自珍,不愿与天下百姓共享。
皇帝:“”
人家自己研究出来的法子凭什么就要白白献给你用?凭什么?就凭你脸大?
孟宰相则是直接回怼过去,分明琦光学院这一套教学方法正是因材施教的法子,也是薛澄考虑了整个学院近三千名学子的实际情况绞尽脑汁想出来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正是这种量身定做的法子,所以才会如此有成效。
且不说要普遍到全国上下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就说有多少人愿意像薛澄一样对学院里的学子做足了调查,再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来调整教学方式。
蠢材灵机一动,完全不顾其中有多少困难。
况且琦光学院虽说有朝廷扶持,但大部分经费都是薛澄自己掏得,人家出钱出力创办了一家学院,当初谁也不看好,如今到了有成果的时候,有的人上下嘴皮子一动就要摘别人桃子。
“还有没有天理了?”
老宰相哧笑一声,彻底撕破脸皮,“不曾想还有人能厚着脸皮明抢了。”
那人开罪不起一朝宰相,只能憋着气闭上了嘴。
皇帝今日并不想讨论这些,拿出这个成果来也只是为了让户部多拨点款项支持琦光书院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