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佩兰回到自己屋中,关好门就轻轻背靠在上面,平复着自己过快的心跳。
手指微微蜷缩,似乎还能感受到那人发丝的柔滑。
风栖野,为何你明明是一女子,却总能轻易让我心动?
董佩兰也不知是何时喜欢上风栖野的,只是当她意识到不对之时,早已深陷其中。
如此不伦之事,她不敢让任何人知道,本以为远离了风栖野,这爱恋就会消散,没成想,多年过去,爱恋和思念一起疯长,如今这心动几乎要控制不住。
…
第二日上朝,待官员们汇报完日常事务后,姜昭上前一步,“陛下,儿臣有事要奏。”
皇帝:“哦?讲。”
“儿臣听闻,东蒙国改制,广收贤人,治理国家,如今东蒙朝纲清明,农耕发达,就连军力也大大提升,收复了被东蛮夺去的十余座城池。”
“儿臣认为,我姜国可效仿东蒙,广纳贤才,发展经济和军事,使我姜国更上一层楼。”
皇帝做思索状,随后点了点头:“你说得有理,我姜国确实许久未得发展,需要更多人才治理国家。”
皇帝:“众爱卿觉得呢?”
姜宇站出来,支持道:“儿臣认为,太子殿下说得有理。”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个文官走出来道:“陛下,如今我姜国民富国强,遵循旧制即可,若是贸然改变,怕是,会适得其反。”
姜昭:“故步自封,国家得不到发展,而他国慢慢发展强大,威胁到我姜国之时,该如何?”
文官:“这……”
姜昭轻笑,“而且我们是选贤才能人来治理国家,即是贤才,又怎会适得其反?”
这时,一个绿色朝服的武官站了出来,“陛下,臣认为太子殿下说得有理,就以兵马来说,前年,臣带兵前去渭州,平定东蒙进犯之乱,东蒙兵士训练有素,阵法变幻莫测,武器也更新迭代,不同于普通刀枪武甲,就是战马,也是膘肥体壮,十分勇猛。”
“若不是有宁安将军在,我们可能就要败战而归。”
文官反驳道:“这难道不是该怪你们是庸人之资,平常疏于练兵,战场谋划也差人一等,怎地还怪到国家发展上来?”
风栖野走到队伍旁,平静答道:“何大人说得对,我等是庸人之姿,缺少谋划,因而需要贤能将才入朝为官,整顿军纪。”
何大人一噎,没在说出什么话。
皇帝开口道:“宁安将军用兵如神,英勇无双,实是过谦了。”
话锋一转,皇帝继续道:“不过,如今朝廷如你一般的将领确实不多。”
姜统此时也站了出来,“父皇,儿臣认为,太子此计甚好,选举贤才,发展国家,增强实力,才能护我姜国百年基业,佑姜国千秋万代。”
下面百官议论纷纷,祁任抬眼,看向前面的几个皇子,姜昭为何要多举贤才?难道是朝中官员大部分被姜统收买,他要招入贤才,提高自己在朝中声望吗?
可世家贵族本就盘根错节,彼此牵扯,就是招再多的人,那也是站在姜统一边,难道……
议论声平,各官员不再有意见,皆夸太子殿下心有大志,眼光长远。
皇帝满意点头,“那如何招选贤才呢?太子,你可有想过?”
“自然想过,”姜昭答道:“依我朝律法,选官自得选取世家大族的能人贤才,也该不拘一格,选各有特长之贤才。只是儿臣认为,之前的选官之制,过于松散简单,该加大选官难度,还要增加选官程序,避免一些人凭借运气,过了选试,最终却只是些没有真材实干之人。”
皇帝听后,点点头:“众爱卿认为如何?”
百官也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