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药方子和拿药的钱还没给,贺峰兜里还剩下三千三百多块钱,装进宋青书的棉袄里头了。
听说街上人多容易有扒手,崽崽穿的厚,外头还裹着一个军大衣,就没那么容易被偷了。
这样做有一个坏处,就是如果碰上有什么想买的,贺峰还得伸手往宋青书兜里掏钱。
昨天孙静安应该是已经带孙静林出来逛逛了,他的小帆布包又鼓鼓囊囊了,里头塞的都是吃的玩的。
他们去排队买了票,准备看电影《报童》。
这时候一张电影票只要一毛钱,里头是一排排木座椅,后头标着号,宋青书进去的时候都有些激动。
他原本以为八十年代非常落后,啥也没有呢,没想到这时候已经有电影了,而且不是黑白的,是彩色的。
坐在座椅上,眼睛直勾勾盯着前头的大屏幕,屋里漆黑一片,眼前的幕布上突然亮起来,电影就开始了。
电影的人声比图像慢一点,偶尔有滋滋啦啦的声响,或者黑色的短线,很像小时候电视机里播放电影的情形。
只是这木椅有些硬,他坐着看一会儿,就靠在了贺峰身上,来看电影的人挺多的,好在他们位置在前头,歪着脑袋也能看。
贺峰还以为他是睡着了,肩膀一动不动,就让他这样趴着。
宋青书手上抱着贺峰的胳膊,看着比旁边来看电影的情侣都亲密。
从电影院出去,贺峰主动要请孙静安和孙静林吃饭,两人也没拒绝,心底知道不让他还了这个人情,贺峰心里是不会舒坦的。
省城的饭店看着更气派,里头桌上都铺上红布,摆放好餐具,等他们一落座,就有人过来放下菜单让点菜。
贺峰先递给孙静安孙静林两人,但他们摆摆手,只说了些宋青书要忌口的饭菜,让贺峰点。
干炸里脊,糖醋鱼片,烤鸭半只切片,炒虾片,香菇笋片,虾干油菜,酸辣汤和一两花卷。
本来烤鸭贺峰点的整只,点完孙静安让人改成半只的,就这一顿饭差不多也要十五六块钱,他想着都有些肉疼。
上次在西关那家差不多吃了十块钱的。
省城的物价还是要高一点儿的,加上年关肉才鱼虾都涨价,肯定是不便宜。
这顿饭宋青书最喜欢吃烤鸭、虾和香菇笋片,贺峰给他夹菜的同时默默记下,开春了还能带宋青书去挖竹笋。
香菇不难买,虾……家里只有河虾,这样蘸酱的烤鸭也没有,走之前倒是可以买一只用油纸包着带回去。
宋青书进屋里就脱掉了军大衣,他虽然看起来还是不算健康,但比之前那副药喝下去看着要好很多。
今天虽然没下雪,温度却也不高,大概还是零下六七度,宋青书跟贺峰牵在一起的手并不算凉。
饭店里人不少,有人带着亲戚,有人也是来省城玩的,说一会儿要去爬山,又有说要去动物园,还有要拍相片的。
贺峰听着,看向宋青书,他们也能去拍相片,也算是来省城的一次纪念了。
孙静林拉着孙静安要去动物园,说晚上医馆见,宋青书的精力不支持他再去一趟动物园,跟着贺峰找了一家照相馆。
里头都是拍结婚照的,或者全家福,有人迎上来问拍几张,贺峰说要三张,俩人各一张单张,一张合影。
黑白的照片只要五毛一块,彩色的贵些,宋青书说单人的要黑白的,合照要的彩色。
贺峰没同意,全都要了彩色是三块五,又多给了两毛钱,让照相馆洗好照片给寄回家,地址也提前留下了。
两人并肩而站,贺峰揽着宋青书的肩膀,在照相师说了句笑后,两人都露出了笑脸,在镁光灯闪烁后才放松下来。
单人照两人都只是嘴角微微勾起,没有双人照看着高兴,照相师帮忙拍完,宋青书揉了揉眼睛。
“崽崽累不累?”贺峰揉了揉他的头发,牵着人往外走。
宋青书摇摇头,马路上过了几辆小汽车,下午的阳光也不刺眼,反倒把街上照得更加热闹。
“咱再走走吧。”
累了的时候宋青书就坐在长椅上,身后是一个报亭,不远处有一家糕点铺,香味飘散出来。
隔着一条马路有个小学,看着比贺家村街上的高中都大,还有几栋三层楼呢。
宋青书肯定会喜欢吃的,贺峰直接牵着人走过去,买了些鸡蛋糕、江米条和桃酥。
鸡蛋糕是刚出锅的,上头还抹了一点蜂蜜,撒了点白芝麻,闻着香甜香甜的,口感绵软,香味扑鼻。
宋青书吃到喜欢的东西时,眼睛都会亮一点,然后慢吞吞的嚼。
贺峰见他喜欢,又买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