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靖之前就遇到过一个专门治疫病的游医,他早年做过县令,只可惜天下太乱,他就辞了官改行医了。
他这一生大半的时光都在医治疫病,只要听说哪里有疫病,他就朝那个地方赶去,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他去。
经过半生行医,他亲眼看着天下由大乱改为大治,有了官府的协助,治疗疫病也就轻松许多,他拒绝了朝廷的征召,只愿行医,也整理出了不少治疗疫病的方子。
方靖就是在疫区遇到这位老者的,并在老者身边学了不少关于疫病的知识,还得了几张老者治疗疫病的方子。
算起来那人应该是方靖的老师,但方靖自始至终只知道他姓陶,别的就不清楚了,方靖在疫区只待了两个月,就离开了。
【作者有话说】
求收藏!
求营养液!
第123章其乐陶陶(四)
宋昭骑马去通知了地方官府胥吏,本来当地官府并不想管这件事的,但见宋昭腰间佩剑华贵,想来是世家子云游,不敢得罪,就安排了大夫和医药一同随宋昭去了村子。
方靖经过几天的研究,已经找出了适合的药方,将药方交给本地大夫,让他们依着药方前去配药。
“此村所染疫病乃为疟脉,当为饮食之故也。宋兄,你随我去村子附近看看吧,或可找出原因来。”
方靖带着宋昭一同去村子附近看看,走在路上的时候方靖还在为宋昭介绍村子疫病的具体病症情况,以及常感染的几种疫病。
“这疫病多发于水旱洪涝之后,我已询问过村中之人,说近年来风调雨顺,不是天灾,则必为人祸了,可他们也说,村子闭塞,少有人行,近半载,并无一人途经此地。”
方靖检查着当地的饮食,此时已近盛夏,正是荠麦青青之时,村中人染病也就是这半月的事情,田中纵使没有照料,也依然青得可爱。
“兄长瞧这田中杂草又长起来了,农人月月除草,却挡不住它要活着的生命力,可见这些草芥之顽强。
人常说乱世之中,人命草芥,可这草芥分明是极顽强的,百年战乱征伐,到底是熬过来。”
方靖回过头看宋昭,宋昭朝方靖点点头,认同了方靖所说的话,弯下腰折了一根草梗,拿到手中,夏季的草梗有着一股浓烈的生命力,明明是极其易碎的东西,却能感觉其中似是力有千钧。
“贤弟以为这世上何以为贵?”
宋昭来到方靖身侧,将手中的草梗递到他手中,方靖接下草梗沉思,认真思量一番才道:
“靖以为放眼天下人心最贵,庄子曾言‘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可见知心者难矣,知一人心难,知万千心更难,可见世间当以人心为贵。”
“世间多以珍珠美玉为宝,以绮罗锦绣为贵,独贤弟以人心为贵,奇哉!奇哉!”
“兄长以为何以为贵?”
“我却以为丈夫之志最难。”
“作何解?”
“韩非子曾言:‘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一个人若是要战胜别人是件很容易的事,可要战胜自己的欲念、贪妄却是很难的。
故而丈夫之志为最贵,丈夫之志,大则可如气吞云霄,飞龙在天,乱世可定天下,治世可救生民;小则如鱼鳖游水、白鹤吐雾,任性放诞,不受拘束,可保一身性命,与山水自然为乐也。”
“那依兄长所言,弟之志便为小志了。”
“志无大小,唯在心而已。”
宋昭忙笑着追上方靖,接了这句话,观察着方靖的神色,方靖并没有露出不高兴的神色,而是寻着村中那条河流一路向上游走去。
“兄长,可有闻到一股腐烂异味?”
行至半途,方靖忽然顿住了脚步,向四处张望,宋昭就在方靖身后,闻言也仔细闻了一下。
“却有异味,似乎是从上游而来。”
方靖加快了脚步向河流上游赶去,行了不过两三里地,就见此处尸横遍野,横七竖八躺着十几具尸体,这些尸体早已腐烂,其中的几具尸体正好在水中,已被水流冲刷得只剩下白骨了。
而夏季,尸体本就容易腐烂,生出蛆虫,这些没有及时安葬的尸体早已尸臭遍野,仅仅是靠近就已恶心不已。
方靖并没有在此停住脚步,而是继续朝水流上游走去,这条村中所用饮水的河流是从山里的山涧流出来的,其源头是一山洞,方靖没有进洞,只是明显感觉上游的水质要好上不少。
回到村里,方靖让胥吏安排人先将上游的尸体焚烧处理干净了,同时叮嘱村民不要直接饮用村外那条溪水,至少需要烧开之后再饮用。
“我瞧这那些尸首至少死了有半月,只是不知这里半月以前发生过什么?”
“方神医有所不知,半月前我们官府曾派人到各个山头去清剿山贼,听闻这附近一个山头的寨子发生了内讧,具体什么情况,我等也不清楚,只知等我们上山的时候,寨里的几个头目都不在了,一些小喽啰早已是一哄而散。
想来这次上游的几具尸首就是当日逃跑的几个山贼头目,只是不知他们怎么就曝尸荒野,以至于酿成这样的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