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守卫京都(五)
史载天和三年,阳平王于洛阳反,京都大乱三日。
“臣拜见皇后、温夫人。”
在击退阳平王第一轮进攻后,京兆尹苟勖从外围包抄,阳平王虽然在人数上占优势,但苟勖的右卫军也并非吃素的,苟勖这个京兆尹可不是白当的,洛阳城的消息很少有能够瞒过他的。
在得知阳平王谋逆之后,苟勖迅速做出反应,他立马安排人在阳平王撤退的路上进行伏击,给了阳平王一个重重打击,阳平王被迫撤退。
汝阳侯在暂时打退阳平王后,当即就进宫去面见了皇后,此刻的杨如芮身披甲胄,整个人都显得非常英气锐利,相比起来,身穿素色三重衣的邵玖则显得要娇小很多。
“苟将军来了,快快请起,将军乃是我大魏功臣,怎能行此大礼。”
“臣救驾来迟,还望娘娘恕罪。”
“无妨,苟将军挽大魏于危亡之中,实乃是我大魏的恩人。”
此刻元后也显示出自己的礼贤下士起来了,虽然此前因为湖阳公主一事,元后已然对其心生怨恨,此时此刻,元后也收敛起自己的小情绪。
无论之前汝阳侯做过什么,此刻汝阳侯都是她们所唯一能够依靠的人,她们必须将汝阳侯团结起来,去信任汝阳侯,才能守住皇城,进而守住京都。
“侯爷,说说现在京都的形式吧。”
邵玖看着甲胄带血的汝阳侯,此刻一向最为重视礼仪的她,却是最不讲究规矩的,她上前亲手扶起汝阳侯,直接开门见山。
“阳平王应该是筹谋已久,经过一天一夜的厮杀,臣无能,只能将东南二城控制在手中,现在只担心城外有阳平王的外应。”
“阳平王在城中始终是个危害,我已听说阳平王为了鼓舞士气,竟纵容士兵烧杀抢掠普通百姓,甚至放火烧毁民房。”
“是的,为了避免火势蔓延至全城,臣已经分出一对士兵去灭火了,但这样下去,敌军破坏的速度总会快过我们一步,只怕会愈发陷入被动。”
汝阳侯接过邵玖的话,经过一天一夜的厮杀,邵玖的心始终悬着,她陪着元后熬着,替元后整理着那些从前线送来的军报,帮助元后及时作出判断。
“看来只能将阳平王撵出洛阳城了。”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阳平王所占据的北城是靠近燕赵旧贵族宗室所在的,若是出了洛阳城,可就真的是放虎归山了。”
邵玖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她看向了元后,此刻只有元后能做这个决策。
“若是在洛阳城内,我们可以完全控制住局势吗?以我们手头的这些人,可以平定叛乱吗?”
元后提出的两个问题很关键,这也就是邵玖和汝阳侯犹豫的原因,她们手头的人太少了,明里暗里支持阳平王的贵戚可不少,他们要想完全平定叛乱是很难的。
“那就尽全力将阳平王赶出洛阳城,只要洛阳城完全控制在我们手里,我们就还有可以挽回的机会,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守住洛阳城,剩下的等陛下回来再说。”
“一旦阳平王出了城,他便可以联系四方存有反心的贼寇,到时候我们的敌人,可能就不是四五千人了,而是上万人,甚至是数十万人,到时候我们真的能守住洛阳城吗?”
邵玖提出了一个更坏的可能性,她的目光扫过元后和汝阳侯,这便是邵玖最担心的。
阳平王在城内,他的有生力量是很有限的,虽然她们自己的士卒不足,但阳平王的士卒也不算多,两方厮杀,不过是小规模的伤亡。
一旦阳平王出城了,那一切都不在她们手中了,北朝乱的太久了,当日刘瑜灭燕赵并没有对两国宗室赶尽杀绝,这些宗室难道真的会心甘情愿的臣服吗?
邵玖以为不会,她太清楚人性,刘瑜想一改往日皇族遭遇屠杀的命运,但他却忽视了人心对于权力的渴望。
阳平王能反,不可能是毫无准备,邵玖相信,阳平王在京都之外,一定还会有伙伴,所以她才会犹疑。
“那也得将阳平王赶出去,洛阳城城内是再也禁不起战乱了。只要洛阳城在孤手中,孤就可以守住洛阳城,当年比这更危亡的形式,孤都经历过,不过是一黄口小儿罢了,又有何惧?”
元后看着邵玖,一字一句说道。
阳平王谋逆的确是出乎她意料,阳平王可以算是她一手带大的,阳平王的兵法也是她所教,她对阳平王可谓是相当了解,她说阳平王是‘一黄口小儿’不仅仅是一种蔑视,她是有这个资格的。
“谨遵上令。”
汝阳侯并没有多说什么,直接领命。
汝阳侯离开之后,邵玖拉住正打算去视察皇城巡防的皇后,眼神中的担忧溢于言表,道:
“有汝阳侯在,娘娘已经一夜没合眼了,去休息一下吧。”
邵玖的目光很是忧心,她在南朝没什么朋友,杨如芮是第一个待她好,真心待她的,她不是没怀疑过杨如芮的用心,可后来才知道,元后她本就是一个本真的人。
如果说邵玖待人和善,是出于一种对于人事的淡漠,那杨如芮则是一种来自生命本源的真挚,她的同情,她的关爱都是出自本心。
杨如芮和邵玖的性子是两个极端,一个是火,重情重义,她以诚心待人,这样性子是很容易让人信任亲近的;一个是水,看似无害,实则淡漠到了极点,孤高自许,所谓的和善是很难掩饰她内心的冷漠。
可这样淡漠,很难信任别人的人,却在杨如芮身上汲取到了久违的温暖,邵玖总是不自觉地想去靠近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