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朕答应了邵琼之,用她的留下换沈季安的离开,可朕不知道朕做错了没有,你知道吗?沈季安的才华出众,是个足以改变北朝文坛的所在,朕当真不愿放他离开。”
“陛下既然舍不下沈季安,为何又要放他离开呢?”
“因为琼之,琼之与朕立下血誓,以命相邀,朕不可能看着邵琼之去死,梓潼,你知道朕待邵琼之是一片诚心,琼之既然已经是朕的人了,朕就不可能让她离开。”
杨如芮不知该怎么宽慰刘瑜,她只是想到邵玖那么渴望回家的人,如今回不来家了,她的心里该是怎样的难过。
“陛下不是留下琼之了吗?难道在陛下心中,一个邵琼之还比不过一个沈季安吗?”
刘瑜沉默了,他是想同时留下两人,却又不愿让他们有情人成眷属,在他的心中,琼之始终是他的人,他既想要美人,又想要贤才。
“梓潼,朕今日去兰台,看到邵琼之和沈季安,他们在一起很快乐,比和朕在一起要快乐。”
第73章四方舆志
“陛下,这世上总是有舍有得的,邵妹妹很好,沈季安是她在心底等了很久很久的少年,陛下不可能指望她就这样轻易忘却,若邵妹妹真的这样无情,那还是陛下所喜欢的那个温夫人吗?”
杨如芮的话落在刘瑜的心上,刘瑜豁然开朗,或许他本就不该执着于邵琼之对于沈季安的感情,邵琼之对于曾经的少年郎尚且如此多情,他日自己和她日夜相对,终有一日,她的深情对象会是自己。
刘瑜在元后处歇了一夜,两人什么都没做,少年夫妻走到今天,已经不剩下多少激情了,杨如芮侧眼看了刘瑜一眼,只在心中叹气。
“琼之,这是你写的吗?”
沈季安看着自己桌案上堆积的卷疏,拿起最上面的书册翻看起来,上面的字迹他是再熟悉不过的,可是更让他惊喜的却是书册中的内容。
“这是玖这两年在洛阳的所见所闻,里面记载着不少狄族的风俗习惯,这些东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正好你来了,我想把这些笔记都交给你,我相信你会给它们一个合适的归处的。”
邵玖轻笑着,她用一整晚的时间将自己过去三年的笔记整理出来,里面大多是关于胡人风俗衣着的记载,这些迥然不同于南朝的事务,邵玖相信沈季安会感兴趣的。
“阿玖,你真的很厉害!这些笔记很宝贵,对于后世之人来说,这些都将是不可多得的材料,你说得对,这些笔记应该被保存下来才是。”
邵玖点点头,其实她一开始做这件事并没有想过会有多大的价值,她只是想记录自己在北朝的岁月,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是一件很枯燥无味的事情,甚至不会有人认同。
可是沈季安理解她,沈季安能够立刻明白邵玖行为的意义,他能够为邵玖提供价值,能够肯定邵玖人生的意义。
“沈郎,阿玖有一个心愿,这个心愿是妾在游学的时候产生的,妾想记录下天下山川地势,妾想描绘天下郡县的风貌习俗,甚至阿玖连这书的名字都想好了。”
尽管明白这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空梦,可沈旭初还是配合着邵玖,露出了期望和好奇的目光,询问道:
“是什么?”
“《四方舆志》,就叫这个名字如何?”
“四方为天下,舆者,车也,以载万物,志者,记也,记载四方山川变幻,确实是个很好的名字。”
两人开始畅想着云游四方可能会见到的事物,笑语盈盈,尽管彼此心底都知道此生已经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了,但两人畅想这一切都时候仍然很开心。
“阿玖,旭初相信即使没有旭初,你也可以活得很灿烂。”
沈旭初对于邵玖总是怀着愧疚感的,他以为若不是他无能,他就可以带他的阿玖回家的,他希望他的阿玖在任何时候都是笑着的。
“我会的,哪怕没有沈郎,阿玖也会努力活着的,就像过去的那三年一样,阿玖会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会努力去记录生活,可是阿玖永远也不会忘却沈郎,沈郎也不可以忘记阿玖,好不好?”
“好!”
沈旭初眼中含泪,却是笑着答应的,他怎么可能忘却他的阿玖。
邵玖从腰间扯下一枚玉环,双手奉到沈旭初面前,对他道:
“沈郎,陌上花开,阿玖却再也无法归宁父母了,你此次归国,烦请沈郎将这枚玉环交给阿玖父母双亲,告诉他们,阿玖在北朝一切平安,让他们不要为阿玖担心,也无须来北朝寻我。”
“旭初谨遵师妹命令。”
沈旭初接下来玉环,他太能理解邵玖了,南朝对于邵玖有着太多牵挂的人,可是她却再也回不去了。
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只能寄托在玉环当中,那些说不完的思念早已刻进了骨髓。
“阿玖,终究是我对不住你。”
这已经分不清是这些天沈旭初第几次道歉了,沈旭初总是含泪看着邵玖,他心中的爱意和愧意,就像两条相互撕咬的毒蛇,搅得他五脏六腑不得安宁。
邵玖手上的刀伤早已经被包扎,宫里有着上好的金疮药,几天的时间,邵玖的伤口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可是沈旭初还是不忍去看那伤口,他只敢用眼睛的余光去看那只手,每次一看到邵玖的手,他都会满腹愧意,和满腔愤懑,他痛恨自己的无能,却无可奈何。
邵玖在低头的瞬间,额前的碎发被风一吹,就落在了眼睛前,邵玖正在画自己当年被俘后走过的路线,突然眼前被碎发遮挡,很自然地喊道:
“师兄快来帮我把头发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