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讨厌鬼,净丢些麻烦活给我。”朱砂自顾自嘀咕几句,回头拽罗刹离开,却死活拽不动,“二郎?”
罗刹失神片刻,经朱砂一喊,才慢慢回神:“走吧。”
“你怎么了?”
“没事。”
客舍中,四个茶婆分坐一角。
四人住在永和坊,家贫无亲。平日结伴生活,以沿街叫卖茶汤为生。
当问及茶汤方子一事。
东面的蔡茶婆率先开口:“小娘子,虽说我们结伴卖茶汤,但每人的方子完全不一样。比如我,用的是饶州茶,添的是姜桂二物。”
其余三人对她之言,多有鄙夷之色。
北面的穆茶婆讥讽道:“蔡六娘,你偷我们三人的方子煮茶。我们见你孤苦无依,才未与你一般见识。”
西面的徐茶婆与南面的万茶婆纷纷附和:“小娘子,你莫信蔡六娘之言。我们四人每日一起煮茶,一起吆喝。”
朱砂看向蔡茶婆:“你为何要说谎?”
蔡茶婆的手拢在袖中,支支吾吾道:“我以为小娘子是官府之人,请我们进来是打算选一人去官府煮茶……我财迷心窍,才故意说大话。”
朱砂来回打量,见另外三人聚在一旁窃窃私语,不时翻白眼,猜测蔡茶婆此话为真。
茶汤方子问不出古怪,朱砂转而问起其他茶婆:“除了你们,还有何人在石桥卖茶汤?”
徐茶婆努努嘴:“小娘子,西市每日人来人往,茶汤生意生意兴隆。除了我们四个,还有大把茶婆在此卖茶汤,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朱砂:“可门外的官差说。这几日,只有你们四个在此卖茶汤。”
此言话里有话,再一联想到近来的石桥案。万茶婆顿时跪在地上,呼天喊地:“我们四个贪财,见其她茶婆这几日没往石桥跑,便想来此大赚一笔……”
穆茶婆抬袖抹泪,点头应是:“快到元正了,我们想着赚些辛苦钱,好快些回灵州。”
朱砂:“你们不是长安人?”
“不是。”角落里的蔡茶婆,哆哆嗦嗦从身上掏出两张纸,“小娘子,此乃我的公验过所。”
其余三人见状,纷纷递上各自的公验过所,由朱砂勘验。
一直未开口的罗刹好奇问道:“灵州虽比不上长安,但总归也是富庶之地。你们为何千里迢迢,来长安卖茶汤?”
蔡茶婆见他相貌俊美,以为是官府之人,忙凑到他跟前应道:“回小郎君,有一位灵州同乡久居长安多年。她是位热心肠的阿姐,不仅带我们来长安见世面,还收留我们,教我们煮茶卖茶。”
“她是谁?”
“白玉荷白阿姐。”
几步之隔的一位官差,一听“白玉荷”三字,眼中闪过一丝困惑。
朱砂走上前:“你认识此人?”
官差拱手应话:“回玄机道长,不算认识。此人是西市的茶商,开着一家名为‘白氏茶肆’的茶铺。据我所知,城中大半茶婆的茶叶皆来自她。”
朱砂喊上罗刹,正欲去找白玉荷。
一出门,神色匆匆的萧律找来:“方才听罗君之言,我便疑心石桥案中的毒物,或许是乳石散与水莽草合一之物。先前,我去平康坊找到崔八郎。据他所知,乳石散也出自西市。而且,乳石散其实是茶。”
“茶?”
“对,一种来自灵州的茯茶。”
来自灵州的茶,与来自灵州的茶婆。
此案所有的线索,皆指向这个叫白玉荷的茶商。
三人不敢耽搁,叫上几个官差便准备赶去白氏茶肆。
身后的四个茶婆见三人离开,慌忙开口:“我们可以走了吗?”
朱砂回头,嫣然一笑:“不行。”
【作者有话说】
[1]出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