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别雪颔首。
陶栀得寸进尺,眼眸弯弯地又问:“我还看到有一盒切好的桃子,我可不可以吃一块?”
邬别雪觉得她的模样生动得很像某只卡通小兔子,于是弯了弯唇,逗她说:“不行。”
陶栀捕捉到她的笑意,知道她在说反话,于是兴高采烈道:“谢谢师姐。”
邬别雪喜欢吃脆桃,那盒切好的桃子自然而然也是脆桃。陶栀洗了个餐叉,端着桃子进了卧室,叉起一块递到邬别雪面前,“师姐先吃。”
邬别雪微微摇了摇头,“你吃吧。”
她转身坐到书桌前,又开始看全英文的文献。
博导方筱是个学术女狂人,手上好几个项目并行是常有的事,所以人手不够也是常有的事。
邬别雪和裴絮这批博0生,是顶尖中的顶尖,在一众优秀学生里厮杀出来的,学术能力很是出众。
所以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方筱自然而然地让这批学生提前进组跟了项目。
虽然还没正式读博,但进了实验室,就得主动跟上实验进度。前期准备阶段错过,就得多看看文献弥补知识欠缺。
明天还要改实验报告,方导的信息还躺在组群里,下面跟着一堆“收到”。
读博应该就是这样,无穷无尽的文献、实验、组会。
然后组会、实验、文献。
想起进组第二天,裴絮顶着黑眼圈和她吐槽,说同组的博0生像无差别的核动力牛马,不要钱的那种,还没正式读博就这样被摧残,日后不知道会有多痛苦。
尤其是南大直博来的那个小姑娘,接到方导电话后买了最早一班的飞机直接从南城飞来江市,连见面仪式都没有,换上白大褂就进实验室了。
堪称拿起武器就是兵。
实验室里的同届组员一片附和,啧啧叹息。
话音刚落,组里那几个大三届的博士生师姐开完组会进了实验室。
她们读博多年,早就眼里无光,面颊消瘦,眼下青黑,身上的白褂松垮凌乱。
于是听到裴絮的话也只是命苦地笑笑,或者气若游丝地冒出一声感叹词,紧接着就像游魂一样荡回仪器前,口中念念有词地重新记录数据。
一众同门看着师姐们仿若丧尸的状态,好像看到了不久后的自己,于是要么瞠目结舌,要么呆若木鸡,要么绝望地瑟瑟发抖。
只有邬别雪,神色从容地继续对比着溶液剂量,面上似乎从未生过波澜。
她倒不觉得多难熬,只是这段时间忙起来的日子变多了,自己的空闲时间就会变少。课表被扔进方导的实验室,压榨一番后吐出来的就剩那么点空闲时间了。
于是很多家教课,只能放在线上。她担心会影响教学质量,劝说徐女士换一个人来教,结果徐女士和婷婷都不愿意,说线上也行,只要是邬别雪教就好。
邬别雪滑动着文献,随手做着批注,回想起大一刚进校的日子,竟然还生出几分怀念。
日子是奔涌的流水,一去不复返。记忆也总是善于美化经历过的苦难。
其实邬别雪的十八岁根本算不上美好。家里刚破产不到一年,母亲被捕入狱,父亲外逃躲债,她的银行卡全部被冻结。
最落魄的时候,她兜里只有九块。
所以她的整个大一都是在无穷无尽的赚钱焦虑中度过的。
那时候课表满,时间是在太阳底下连日暴晒的海绵,任凭她再怎么挤,也拧不出多余的水。
所以自然而然的,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只能被压缩,用来去做兼职。发展到后来,彻夜不眠和整日粒米不沾都是常态。
其实是很苦的一段日子。但是邬别雪适应得很快,看得也很平淡,在经过时间稀释后,那些痛苦对她来说就更不值一提。
反正,只要有了起色,总归是好的。
而此刻,无忧无虑的大一小师妹坐到书桌前,嘴上说着只吃一块桃子,转眼间又叉起第二块,小心翼翼瞥了眼邬别雪,见她没什么反应,才又大胆地放进口中。
甜津津、脆生生的,好吃。
邬别雪听着她咀嚼时发出的细微声响,莫名觉得有些渴。
而始作俑者恍若未觉,把那盒桃子放到一边,就开始收拾自己的新教材。
其实,买新教材很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