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这位隆武朝的内阁大学士傅冠,你的江西同乡。”
“战斗中因为被汉奸出卖,遭鞑子俘获,却宁死不降。最后鞑子怒气冲冲,将他剐了。他死前厉声怒斥:「汝知文天祥否?江西只闻断头宰相,不知剃发学士,今可死已!」”
“还有杨廷枢,复社领袖,你的狂热粉丝。”
“于吴江被捕就义,题书血衣绝命词:「余自幼读书,慕文信国先生之为人,今日之事,乃其志也……」”
“还有李邦华,你的铁杆崇拜者。”
“忧国忧民,浴血奋战,在鞑子占领北京城后,进入了你的文信国公祠,向牌位三鞠躬,说「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泉矣」,而后自缢死。”
……
许多的文山信徒。
亦是许多的战殁英魂。
文天祥的目光掠过那一行行沉寂的姓名,默然无言,泪水慢慢涌了出来。
他该感到荣幸才是,可心中却也漾满了深彻的悲恸与愤怒。
“鞑虏真该死啊”,他轻声说。
檀道济挠了挠头,憨笑说:“文山,后世有好多人崇拜你,真羡慕。等你死了下地府之后,就可以从东头吃到西头,每天去粉丝家蹭饭。”
等你死了下地府之后……
等你死了下地府
等你死了
死了
文天祥又好气又好笑,他算是发现了,阿和这人一贯只进油盐,核桃大的脑容量不足支撑他进行一些太复杂的思考活动。
檀道济:核桃?什么核桃?好吃呢!
文天祥无奈摇头道:“每于乱世思英雄,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人无气不立,在天崩地裂的绝境中,就会倍思前贤,为自己重塑信仰,前赴后继地效仿之。
他宁可在太平年代被人渐渐淡忘,也不想成为乱世的精神图腾。
乱世啊,实在是太苦了。
“如今万朝英杰们都在,希望这场浩劫能够早日结束”,他由衷地说。
王镇恶拿着史可法的牌位:“要不这个也给你,传闻中,他是你的转世。”
“哎”,萧赜惊奇道,“文山的转世不是于少保吗。”
“也许文山转世了两次”,王镇恶有理有据地分析道,“也就是说,史可法也可以被认定成于少保的转世。”
“非也非也”,辛弃疾却不这么认为,摆摆手说,“综合各种史料来看,文山转世成于少保和转世成史阁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互不干扰。”
“前者呢,是由于少保的父亲于彦昭托梦发声,而后者,却由史阁部的母亲尹氏亲眼目睹。”
“所以,于少保和史阁部二人之间,不仅不是转世的关系,反而互为对手,竞争上岗。”
文天祥:“……”
分析得很好,下次千万别再分析了!
姜维见一群人闹得热火朝天,便也凑了过去。
北府人早就在副本里认识了他,十分熟悉,愉快地打了个招呼。
“伯约”,檀道济好奇地问,“你为什么特意找了李过的牌位?”
李过是闯军二代领袖,李自成的侄子、李来亨他爹,怎么看都和姜维的画风不太搭吧。
姜维露出深沉脸:“因为全场看了一圈,竟然只有他,和我一样名字是两个字。”
众人:好家伙,还真是!
檀道济沉默半天,憋出一句:“其实,我们北府除了小玉,其他也都是三个字的名字……”
王镇恶、辛弃疾等人:“是啊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