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
“祖宗…”
一旁的沈林子也插了一嘴:“谢太傅……”
谢安被一群家里的晚辈围着,十分闹腾,仿佛自己今天不答应,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罪人。
还能说什么呢,他最终叹了口气:“依汝,依汝。”
芜湖,谢晦开心地笑了,已经在思考该如何给沈约拍一组特写照片了。
申请书以年代为序,最后一位通过者,便是张煌言。
按照约定,他会抓捕一名西班牙人、一名荷兰人、一名葡萄牙人……等共计十人,来给大家当外教。
条件是把郑经也送来改造。
众人不禁为郑经掬一把同情泪。
按照这位张世伯的高标准,学院里又充满了万朝天才,郑经的未来怕不是一路被吊打,极其黯淡无光。
“康乐好好加油”,谢安轻笑道,“每门外语课你都要选,争取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十门外语。”
谢灵运很有语言天赋,精通梵文,曾写过一篇《十四音训叙》,专门探讨梵语字母与发音方式。
以梵文的弯弯绕绕,艰难程度,他尚且能了如指掌。
那么,精通所有的拉丁语种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谢灵运两眼一黑。
真不是这么换算的啊!
……
另一边。
奇奇怪怪的人都在找谢安报名,而那些作风比较正经的文官武将,则找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考虑到,这些人大多是一国的中流砥柱,不能离开太久。
故而。
他最终决定,采取讲座的形式。
每人轮流来进行一次讲座,不至于耽误太多时间。
“文官确认来的人有:韩琦,崔浩,李固,张九龄,张居正,王安石……嗯,还有刘宋帝国的王彧。”
“另有郭相公、王朴,与于谦,在等待消息。”
毕竟,同在参赛位面,他们过来是很方便的。
就看各自的帝王愿不愿意放人了。
诸葛亮翻到下一页,又灵光一闪,琢磨道:“武将的话,应该更侧重于教授兵法……”
竟然还有人来教兵法,霍去病神色惊奇:“兵法还用学?这不是一走上战场,自然而然就能掌握的小技巧吗?”
不会真有人不擅长吧,不会吧不会吧。
他的疑问如此真诚,又如此的对心灵产生了暴击。
在场的一群小伙伴,顿时为之侧目,好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他。
良久,辛弃疾抚膺叹息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好似山海鸿沟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众人一齐对他怒目而视:全场就你最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少年姜维不由意兴阑珊,觉得自己仿佛是来凑数的。
“放宽心。”
檀道济好心地安慰他,拍了拍他的肩膀:“此等小事完全不用放在心上。”
姜维不禁一怔:究竟是什么样的学渣,才能拥有如此轻松的心态,真令自己好生羡慕!
忽听檀道济信誓旦旦地说:“我们二人,和霍去病完全不是一个赛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