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 第19章VIP(第13页)

第19章VIP(第13页)

赵昚对此,难辞其咎。

他虽然开创了乾淳之治,在某些方面做得还行,但也绝非什么英主。

他的才能,可以在太平盛世混个和平终老,但远远不足以在沧海横流的乱世平定天下,为世人重开一片朗朗青天。

期间,亦有零星几句评论飘过,说宋孝宗——

“虽然犯了很多错,但不能全部归咎于他,他长期受太上皇压制,形同傀儡,卒不得志,一番恢复山河的雄心不得施展,令人嗟叹。”

观众:“……”

别太荒谬了,我们观众的立场是辛弃疾,谁关心宋孝宗什么处境啊。

宋孝宗有苦衷,辛弃疾难道就该一生都被埋没?!

再说了,哪个帝王没点苦衷,阿斗幼年丧父,在风雨中登基,全靠诸葛丞相维持飘摇的大汉国运,观众还觉得他苦呢。

正因为有太上皇赵构在当搅屎棍,所以才更应该把赵昚换掉。

赵构在历史上还要苟活好多年,赵昚又碍于孝道,不能对他动手。

不如换个更强的皇帝上位,直接将赵构嘎了,这样对辛弃疾、对天下百姓都好。

此时此刻,金人居然成了宋孝宗最铁杆的支持者。

他们所有位面都投了赞成,根本不想让宋孝宗离开。

等会换一个狠人过来,我大金就要亡国了,你还是继续待着吧!

然而民意滔滔,众人你一票我一票,坚决要送赵昚回老家,一下子就飙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七。

赵构在德寿宫里看着,顿时急了。

这怎么可以!

要是换了新皇帝,他还怎么继续遥制朝政,做地位超然的太上皇?

赵构来回踱步几下,蓦地灵机一动,将目光投向了许愿人谢枋得。

按照许愿墙的规则,许愿人可以直接撤回愿望。

赵构点开评论区,疾言厉色地训斥道:“谢枋得,汝为后世宋人,岂可欺君罔上,大逆不道!还不速速将愿望撤回!”

【信州少年谢枋得:呵呵,恕难从命。】

【信州少年谢枋得:本人虽生于宋,但向来不仕宋,一贯是从道不从君。君臣以义合者也,合则就,不合则去。既然这个君王不行,那当然要换一个更好的来了。】

至于你完颜构,给爷爬!

【作者有话说】

感谢支持,评论区照例掉落红包嗷!

*

谢枋得是个很叛逆的人,一身反骨,“从道不从君”、“君臣以义合者,合则就,不合则去”是他的原话,当然也超厉害,下一章会介绍他。

他是幼安的徒孙,而且和幼安的后人关系超好。他在给幼安的祭文中说,“枋得先伯父尝登公(辛弃疾)之门,生五岁,闻公之遗风盛烈而嘉焉。年十六岁,先人以稼轩奏议教之……”这个伯父是幼安的学生,也是谢枋得的监护人兼老师,其生父早逝,他在伯父身边长大。

摘一段谢枋得写的《祭辛稼轩先生先生墓记》,很感人的:“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资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

*

关于采石矶之战,我去查了一下相关资料。

本想找点证据夸夸虞允文,结果越看越迷糊,发现他这战绩水分挺大。

最后筛选出了一个我认为最可信的数据来源,那就是,斩杀金兵二千七百人,出自虞允文自己给朝廷的上书:“允文进札曰:“蒙圣恩,令从江上,今月六日抵建康,次日,准叶义问差臣前来采石会李显忠至夜师旋,计其岸上之尸,凡二千七百人,射杀万户一人,服紫茸绵甲、注丝战袍,生擒千户二人,女真三十馀人,馀皆伉健者。“(《三朝北盟会编》)

这个战绩无论如何都和“大捷”沾不上边,尤其是比起钟离、赤壁、淝水,这几个经常被拿来和采石矶相提并论的大规模杀伤战。

虽然但是,完全无损于虞允文的光辉啦,他还是一个很好很出众的名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