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陈秉文站起身,看向众人,“金象易主,已成定局。
过去的事,我无意追究。但公司要活下去,要赚钱。
我需要有能力、有意愿跟着新金象往前走的人。”
“给你们两个选择:第一,留下。配合新管理层完成交接,评估过关,待遇不变,未来视表现调整。
第二,现在拿遣散费走人。选哪条路,十分钟后告诉我答案。”
没有冗长的安抚,没有虚假的承诺。
只有直白的选择和紧迫的时间。
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让习惯了家族企业拖沓节奏的泰国高管们感到窒息,却也嗅到一丝不同以往的锐气。
十分钟后,无人离开。
生产总监蓬猜和采购经理差瓦主动上前一步,表示愿意配合。
陈秉文点点头:“很好。蓬猜总监,差瓦经理,你们留下。
其他人,暂时回岗位待命。
方先生会安排后续评估。”
他转向蓬猜:“带我去生产车间和椰园。现在。”
接下来的几天,陈秉文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
深入南部受灾椰园,查看倒伏的椰树和受损的灌溉系统。
在罗勇工业区的加工厂里,检查设备、原料、椰浆生产工艺。
翻阅生产记录、财务报表、销售合同。
蓬猜和差瓦跟在后面,从最初的忐忑,到后来的暗自心惊。
这个年轻的港岛老板,眼光毒辣,问题一针见血。
他不懂泰语,却总能通过翻译精准地抓住要害。
直到陈秉文将金象食品工业公司的情况了解的非常清楚后,在工厂办公室,陈秉文召开了接管后的第一次核心管理层会议。
方文山、蓬猜、差瓦以及新提名的财务董事威拉育在场。
“第一,南部受灾椰园,筛选可抢救椰树,清理倒伏树木,补种计划立刻启动。
但短期内,主要椰浆原料来源转向北部产区。
差瓦经理,我要你在三天内,与清迈、攀牙、春蓬等地未被大公司包销的椰农合作社签下至少六个供货点,覆盖未来三个月产能的70%。
价格参照灾前市场价上浮5%,要求品质达到一级标准。
预付30%,货到付款70%,有问题吗?”
差瓦感受到压力但更感受到信任,用力点头道:“没问题,陈老板!我马上去办!”
“第二,蓬猜总监,罗勇工厂现有三条生产线,设备保养尚可,但效率低下,品控流程形同虚设。
我需要你在两周内将椰浆日产能提升到5吨,怎么提升,具体方案,明天下午给我。”
蓬猜立刻应下:“明白!陈老板!”
“第三,金象原有的椰浆与糖浆业务暂时维持。
但罗勇工厂70%的产能,必须优先、稳定、足量供应给港岛陈记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