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伯呷了口茶,不动声色:“哦?阿文你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想长租?
可以谈,不过现在市道好,租金。。。。。。”
“不,钟伯,”陈秉文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我想买。
连同厂里的设备,打包买下来。”
钟伯端着茶杯的手顿住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买?
阿文,这间厂地段虽然不算顶尖,但胜在实用,面积也够。
去年行情不好,我开价年租三万是急用钱。
现在嘛。。。。。。”他拖长了语调,“厂房加设备,一口价,三十五万。”
三十五万!陈秉文心中冷笑。
这价格远超实际价值,几乎是按黄金地段新建厂房的溢价来喊。
设备是二手且已使用多年,估值极低。
钟伯显然吃准了他急需稳定的生产场所。
陈秉文没有立刻还价,而是拿出了一份文件推过去。“钟伯,这是我在观塘新厂隔壁那个仓库的五年长租约,刚签的,年租三万五,押三付一。”
他指着租约上清晰的条款和金额。“我本打算把长沙湾厂的生产逐步迁过去整合,那边空间更大,物流也更便利。
买下您这里,更多是出于一份情谊和对稳定性的考虑,毕竟工人熟悉环境。
但如果价格远超新建成本,那对我而言,整合搬迁反而更划算,虽然短期麻烦点。”
陈秉文清楚,钟伯最需要的是快速套现离港。拖下去,对他不利。
他以退为进亮出观塘仓库的租约,就是告诉钟伯:我有退路,不是非你不可。
钟伯仔细看着那份租约,脸色微变。
他确实耗不起时间,儿子早就催他好多次了,让他过去带孙子。
再不过去惹毛了儿子、儿媳,到时候不给他养老就惨了。
沉吟片刻,钟伯试探着问:“那阿文你觉得多少合适?”
“设备折旧严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陈秉文单刀直入,“厂房本身,按目前长沙湾工业区的实际成交价,一千二百呎,合理价格应在二十五万左右。
考虑到我们合作愉快,我愿意出价二十六万,一次性付清,免去您后续一切收租、管理的麻烦,您拿钱走人,专心陪儿子享天伦之乐。如何?”
陈秉文精准地戳中了钟伯的核心需求:快速、彻底地套现离场。二十六万虽然比他的心理预期低,但远高于去年无人问津时的绝望价,而且一次性付款,干净利落。
比起继续持有可能面临的租金波动、厂房维护甚至空置风险,这个价格在急于离港的心态下变得可以接受。
签下合同的那一刻,陈秉文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长沙湾厂,这个陈记腾飞的起点,正式成为陈记糖水的第一块基石。
解决了长沙湾,陈秉文马不停蹄转向观塘。
观塘食品厂的房东是一位本地实业家林老板,名下产业不少,这间厂房对他而言是众多收租物业之一,心态相对从容。
在观塘一间高档餐厅,陈秉文与林老板会面。
他开门见山:“林老板,感谢您将厂房租给我。陈记观塘厂运行顺利,对这里的场地和位置非常满意。
为了长远发展,保障生产稳定,我希望将这间厂房连同旁边新租下的研发中心仓库一起买下。”
林老板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慢悠悠地切着牛排:“陈生后生可畏,生意做得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