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高美玲笑眯眯的捧着碗用力点头。
。。。。。。
吃过晚饭,高家兄妹告辞离开。
陈国富和汪巧珍带着对新环境的兴奋和一丝疲惫,早早睡下了。
陈秉文独自站在新家宽敞的阳台上,望着远处的霓虹,构思规划陈记糖水的未来。
二百四十八万港币带来的并非全是狂喜,这笔财富是撬动更大版图的杠杆,而非享乐的终点。
次日一早,陈秉文回到观塘食品厂,第一时间拨通了港岛理工学院周教授的电话。
“周教授,早上好。我是陈记糖水的陈秉文。上次我们谈的那个瓶装糖水项目,我们这边已经做好准备了。”陈秉文开门见山,语气热诚。
“陈生,效率真高。”周教授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赞赏,“瓶装糖水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挑战可不小。
风味锁鲜、常温保质期、包装材料选择、规模化生产工艺。。。。。。每一步都是难关。
尤其是常温下保持糖水特有的绵滑口感和天然风味,同时避免微生物滋生,这在目前的食品科技领域是个不小的挑战。
你确定要投入这么大资源?”
“教授,我确定。”陈秉文语气坚定,尽早实现瓶装化,才能突破地域限制。
况且,有他超越时代的记忆帮忙提示,他相信周教授的研发时间要不了多久。
“陈记不能只满足于街头巷尾。
糖水是港人的日常,但它的便利性和消费场景应该被重新定义。
瓶装化是打破现制现售天花板的关键一步。
风味是灵魂,保质期是生命线,这需要都您的专业团队攻坚克难。”
陈秉文顿了顿,补充道:“资金不是问题,我预留了专项研发经费。
场地就在观塘厂旁边,我新租了一个仓库,稍加改造就能作为研发中心。
设备清单您尽快给我,我会同步采购安装。我们需要的是速度和质量的双重保证。”
“好!”周教授被他的决心感染,“陈生既有如此魄力,我们学院必当全力以赴。
下周我亲自带团队过去实地考察,细化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联合实验室的模式很好,我们可以边研究边中试,加速产业化进程。”
瓶装糖水,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战场,一个能将“陈记”品牌真正送入千家万户、便利店和超市货架的里程碑。
挂断电话,陈秉文找来高振海和钟强。
“阿海,观塘厂旁边那个闲置仓库,立刻签下长租约,面积要足够分隔出实验室、中试车间和办公区。
改造方案同步启动,通风、水电、排污都要按高标准做,特别是洁净度要求,参照食品生产规范。
那里以后就是我们的陈记研发中心!”
“明白,文哥!”高振海精神一振,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我下午就去找业主谈。”
“强哥,”陈秉文又看向钟强,“研发中心启动后,你抽调四名最细心、最好学的技术员,全程跟着周教授的团队!
不仅要学技术,更要学习研发流程、实验方法和问题解决思路。
未来,我们自己的研发团队要靠你们带出来!”
“老板放心!”钟强用力点头,“我一定选最优秀的员工参加。”
说完工作安排,陈秉文接着说道:“陈记的摊子越来越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靠我们几个人小打小闹了。
我准备成立一家正式的公司食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