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万五第三次!成交!二号档口归这位先生!”
“三号档口。。。。。。”
“一万五!”
“。。。。。。”
无人再应。
“四号档口。。。。。。”
“一万五!”
拍卖槌落下。
尘埃落定。
整个礼堂鸦雀无声。
四个档口,平均一万三千七百五十元入手!
远超底价近三倍!所有人像看疯子一样看着那个站起来的年轻人。
高振海激动得手都在抖,低声道:“文哥,全拿下了!四个!”
陈秉文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走!签约去!”
走出市政局时,高振海的双腿还在发抖:“文哥,四个档口就花了五万五。。。。。。这得卖多少碗糖水才能回本啊?”
“维园年宵日均人流量在五到十万,最后一天是通宵,人流量可以达到二十到五十万。
转化率至少要按照30%计算,七天可以卖出十五万到三十万份餐食。
哪怕每份按最低一元一份的糖水计算,总收入也能有十五万,更何况这还没计算品牌溢价。”
见高振海已经被数字弄的有些迷糊,陈秉文笑道:“你只要记住,经此一役,全港岛都会知道陈记糖水!”
回到陈记食品厂,工人们听说老板豪掷五万五千元拿下全部档口,个个目瞪口呆。
钟强惊讶的问道:“老板,那我们得准备多少糖水才够卖啊?”
陈秉文没有直接回答钟强的问题。
而是对着众人安排道:
“阿海,明天一早就去劳工处。再招三十个手脚麻利的,最好是做过餐饮的熟手。
钟强,你负责带人把红豆、莲子这些能提前处理的原料都做成半成品。
在维园年宵开市的前一天,开始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生产。”
维园年宵这种场合,肯定不能只卖糖水,与之搭配的还有现场烹煮的咖喱鱼丸、咸水角等点心小吃。
只要提前做好准备,陈秉文根本不担心到时候会没有东西卖。
次日《东方日报》头版刊登:“糖水大王豪掷五万五!竞得维园年宵四个熟食档。”
一时间,港岛餐饮界有心人开始四处打听陈记糖水是何方神圣。
《东方日报》的报道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港岛餐饮界激起层层涟漪。
福临门茶餐厅里,老板张世昌将报纸重重拍在桌上,震得茶杯叮当作响。
“扑街,弄的我今年一个档口都没拿到。”
几个昨天一起投标的茶餐厅老板围坐一起,传阅着当天的报纸。
“这个陈记什么来头?”荣华酒家的李老板眯着眼睛。
“据说是深水埗的一间糖水铺!”
“这个陈记是不是前几天报纸上报道,那个举报卫生署官员的?”
一个茶餐厅老板突然插话,手里还捏着半块叉烧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