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璉淡淡道:“別人家的事情少打听。”
听到別人家这个说法,王熙凤顿时窃喜,跟著贾璉一起回去。
没一会贾政登门,贾璉出迎,叔侄二人在书房里坐下后,贾政低声道:“如海的心思,无非是平稳过渡到下一任。三天后就是恩科,你若不肯罢休,他怕事情闹大了,难以收场。”
大殿上贾政那一脚,贾璉嘴上啥也不说,心里也並不感激他。事態没有扩大,主要的得利者是皇帝和內阁。
贾璉平静的看著贾政道:“二叔,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贾政听了嘆息一声:“好吧!就这样吧。”
说完贾政也走了,没有再纠缠下去。
次日跟往常也没啥区別,眼看这一天要平静的过去了,通政司这边正准备下班呢,来了几个督察院的御史。
御史们放下奏本就走了,通政司使这边心头一惊,正要看奏本呢,又来了三五个御史,同样是丟下奏本就走。
完蛋,今天这班是难下了。
內阁这边也准备下班了,一切看著都是如此的风平浪静。
隨著通政司这边送来十几份奏摺后,內阁想不加班都不行了。
新送来十几份奏摺,攻击的目標都是吏部。重点就是文选司郎中毕定国,其次就是吏部两位侍郎和尚书。
弹劾的罪名也很明確,就是结党,吏部的山西官员和江南官员结党,把持了官员选派的权利。
首要罪名就是御前秘书处的人员选送,预备名单里十个人,四个山西人,四个江南人,然后才是其他。
次要罪名是最近三年,在官员选派时,吏部重点照顾了江南和山西官员,两地官员分配的地方,都是一些较为富庶的所在。
还有一个罪名是奔著林如海来的,吏部官员,过半数为江南和山西籍贯,请林相解释一下。
最后总结如下,试问这吏部到底是朝廷的吏部,还是山西和江南两省的吏部。
这些弹劾的奏摺,並没有虚空製造罪名,就是单纯的摆事实,然后提问题。
这种事情怎么说呢,平时没人说呢,也就不算一个事情。一旦被人拿出来,用放大镜观察了,那就不是小事了。
要知道,明朝是有南北榜的,周帝国也继承了下来。
在这个讲究公平的国家,经济资源註定不公平,教育资源天生就註定了不公平,所以才要在科举的时候讲公平。
为了公平,各省的举人都是有定额的,儘量照顾经济不发达地区。
即便如此,朝廷內部一些偏远省份的进士还是少数。
少数倒是能勉强接受,在官员选派分配的问题上,如此明目张胆的偏心,那就不要怪人家抓住搞事情了。
这些奏摺,內阁诸公看完了大汗淋漓,根本就不敢截留,全部呈送御前。
李元这边接到奏摺也很重视,时间很认真的全部看完后,问胡敏:“內阁那边还没下值么?”
胡敏答道:“李、岳、潘三位阁臣下值了,林、方二相作为相关方,还在等圣人回復。”
李元想了想:“给两位阁老赐宴,告诉他们,凡事大不过吃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