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辉帝知道此事后,没有表態,而是起身在院子內散步,身边紧紧跟著一个裘世安。
“张卿去职后,內阁不如以前稳定了。”承辉帝自言自语,裘世安如同聋子,亦步亦趋。
“埋头做事的人啊,总是会有人拖后腿,毕竟吃现成的多简单啊。”承辉帝继续自言自语,裘世安继续哑巴。
承辉帝似乎很有走路的兴致,一路不停的慢慢走,身边只有裘世安,抬著撵架的內侍,跟在几十步之外。
不自觉的来到了宫门楼前,承辉帝迈步登上城楼,朝著东方看去。
“那一夜,不器在西直门外破敌后,掉头东直门外,逼退了东平铁骑。当时朕啊,真的以为那一关过不去了。朕老了,但不瞎!”
裘世安终於开口:“圣人,这风大,回吧。”
承辉帝没说话,转身下了城楼,坐上撵架。
下一次內阁会议,承辉帝不请自来,眾人见礼后,承辉帝面带微笑的坐下。
“今日朕来的突兀,诸卿莫怪。”承辉帝开口自嘲,眾人连声不敢。
“朕记得,当初张卿说过,这天下的官啊,有三种,一种是做事的官,一种是混日子的官,一种是自己不做事,还喜欢挑別人毛病的官。朕只是一时有感,胡言乱语,诸卿继续吧,朕走了。”承辉帝说完就走,现场诸公面面相覷。
三日后,继內阁罢免广东总兵之后,又提出若干人事调整,其中就有兵部尚书调离京城,总督云贵之举。
事涉尚书,內阁无权,只能上奏核准,承辉帝几乎是立刻批准。
此时,儘管皇帝说的很含蓄,实际上內阁以及六部尚书都听懂了皇帝的意思。
管好你们的人,有能耐自己做出点样子来,別眼红別人干出来的好处。
明面上没人说啥,私底下还是有人调侃,说什么“南霸天”。具体指的谁,懂的都懂。
还有一件事情,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三殿下李亨,被皇帝叫去,询问最近读了哪些书。
李亨不敢欺君,回答:最近事忙,不曾读书,公文看了不少。
承辉帝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语出何处?
李亨答:出自左传。
承辉帝笑而挥手,示意李亨退下。
此事搞的李亨很是不安,回去之后立刻翻书,找到了原文后,看著罪己,罪人,若有所思。
然李亨依旧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找不到现实案例,他总觉得自己待下甚宽,並无不妥。
李元得知此事后,倒是对身边的王妃感慨:“宽於待己,严於律人,孤不取也。”
又曰:“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人不好,孤也好不了。”
王妃表示听不懂,但是她知道,话进了自己这里,就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
南洋几年的生涯,这对夫妻相濡以沫,都成熟了很多。
贾璉知道此事时,正在宝釵处见薛蟠。
“南洋大臣衙门,这几年主动承担一部分移民费用,沿海各地移民,才不至於滯留,引发事端。”
薛蟠说起这个,自然不是无的放矢,这几年李元人在京城,但是南洋大臣的职务没有卸任,下面的官员对於移民的热情很高。相比之下,內地各省的官员,对於移民並无太多热情。即便出现了天灾,也都是能拖则拖。
“如今澳洲先后移民十万,主要来自粤北、湘南、广西三省。上半年江西多条河流泛滥,灾民涌入各府县,商行钱百万,迁走五千余户去澳洲。朝廷的大政方针,在各省真就没人当一回事。如此,薛家商行有多少家底,都不够用的。”
海外各地,真的需要大量人口,薛家商行钱,才能迁移人口,所以薛蟠才来表达不满。
贾璉知道他的意思,淡淡的扫一眼道:“不行,澳洲移民人口比例,国人必须占六成。印度以及南洋土著,男人白送都不要。”
薛蟠是真的不明白,为何贾璉对印度男人如此不喜欢,这可是最便宜的人口啊。英国人不知道推销多少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