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在有钱人手里,反而很难出去。因为他们是少数群体,再怎么钱,也很难影响到社会的基本盘。
所以呢,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了,这就是重症初期的表现。
这事情闹的很热闹,一直到八月初,铁路局才推出了第一期股票的认购券,
针对的是京辽铁路,即京城至辽阳。
铁路局与各银行合作,在各柜檯发售认购券,获得资金存入帐户。银行自然热情配合,这种好事巴不得多来几次。
各家银行为了爭夺这个大客户,差点都打起来了。后来还是铁路局出面摆平,大家都有份。
说到经济发展,对於银行带来的好处,从外面看並不显眼,对於京城而言,
变化最大的还是城外。
东面从通州到京城这一段,南面从长辛店到京城这一段,冒出了很多新的建筑和社区。
说穿了就是京城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常驻人口不算,外来人口肉眼可见的增加。
修通京津铁路后,这种趋势越发的明显。城內的房价上涨,只好选择住城外的人,越来越多。
通过这次认购券的机会,顺天府大概摸了一下底,京城外来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了三十万。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郊区的厂矿。他们多数是来自顺天府下面的各个县,因为有工作机会,选择住在郊区。
铁路的修通,对於运河而言还是有不小的衝击,但这是歷史的必然,运河沿岸的失业人口,只能另寻生路。昔日繁忙的通州码头,过去一年冷淡了许多。虽然还有很多船来停靠,却无法与一年前遮天蔽日的桅杆相比了。
受到衝击的还有车马行,他们的生意也大不如前。往昔从开滦运来的煤,都要在通州上岸,距离京城这段路,全靠车马运输。现在走铁路,直接运到城门外。城墙作为京城的防卫建筑,这个时候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了京城內外的物流通畅,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好处还是有的,就是京城的煤、铁、粮、油的价格,呈现出明显下跌的趋势。对於普通人而言,真是大大的利好。
这个油价的下跌,主要是东平王的锅。他那边种了大量的大豆,这玩意种下去不需要怎么管理,节省劳力,所以种的多,收的多。多到人和牲口都消耗不完,还有很多,只好用来榨油。
大豆油有点腥味,但架不住它便宜啊,运到京城出售,那也是一倍的利。京城百姓热烈欢迎这种低价油的出现,研发厅方面还採购与东平王签署了一个巨额的採购协议,说是帮助东平王的地方產业,实则是用於工业生產。榨油產生的豆粕,进一步催生了东北的养殖业发展。
这些產品以量取胜,暂时只能走水路运输,所以东平王才对铁路有迫切的需求。
承辉十九年,周帝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远在欧亚大陆连接处的奥斯曼帝国,在战场上进入了被动挨打的地位。
手里仅有的一支线膛枪部队,成为了救火队员,哪里危险去哪里顶住。加上一定的火炮优势,一时半会,两边还真就僵持住了。
总体来说,沙俄占据了优势,奥斯曼帝国底蕴还是不如对手。
关键时刻,易下拉欣的船队回到了伊斯坦堡,几十条船靠岸后,引发了海量人群的围观。
民眾得知来自周帝国的大量军火运抵后,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可別小看这几万条枪和一百门炮,以此为基础,奥斯曼帝国帕夏的近卫军一部,以最快速度完成换装后,在战场的头一次表现,就给奥地利人一个惊喜。猛烈的炮火配合线膛步枪的精准射击,两万奥地利军队在野战中遭到重创,被打的狼狐而逃。
大获全胜的帕夏这支近卫军,被授予近卫第一军的称號,隨后投入到高加索地区。
一直处在僵持状態的战场,因为这支有生力量的加入,对战局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近卫第一军连战连捷,在野战都,陆续击败俄军主力军团,逼迫俄军后退三十公里,仅靠儿个要塞坚守,维持战场局面。
沙俄紧急展开外交活动,希望得到来自欧洲的支持,但是事与愿违,此刻的欧洲,正处在暴风雨的前夜。
欧洲最主要的强国之一法国,路易十六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革命老区现在就是一个火药桶,隨时会引爆。
而另一个强国带英,自然是高度关注法国政局,沙俄人的死活,没人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