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红楼:我是贾璉 > 第577章 贾喷子(第3页)

第577章 贾喷子(第3页)

消息传出后,京城的报纸也都跟著连篇累牘的报导。海外领地澳洲发现金山。

出海对於国人而言,一直都是风险极大的行为,国人只要不饿死,就不愿意背井离乡。

这些年,隨著报纸在全国的推广,民间的风气渐渐的发生了变化。江西、湖南两省的年轻人,就有不少南下谋生。两江省隨著海贸的发达,出海发横財的梦想,像瘟疫一样在不断的传播。

人在穷的不知道下一顿饭在哪的时候,冒险从来都不是什么难做的选择。

越来越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选择奔向大海,最终能回来多少人不得而知,有多少人梦想成真也不知道,总之在贾璉看来,不是坏事。

一百年的太平年景,加上红薯玉米的补充,大周人口的密度在不断上升,儘管没有做人口统计,按照清朝的情况来算,三亿是有的。

毕竟这个时空,长江以南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残,四川也守住了。

不要小看这三亿人口,即便是现代,人口三亿的国家屈指可数。

由此可见,农耕文明的承载能力,远胜同时期的对手。

贾璉被宣进宫时,承辉帝与一干內阁大臣,各部尚书,正在围著桌子上的狗头金转圈欣赏大自然的馈赠。

“不器来了,就等你来说说南洋的事情。当初力主出海下南洋的是你,如今老二在南洋乾的不错,也少不得你的一份功劳。”

承辉帝很主动的一番话,自然是有原因的。贾璉来之前,各路大佬们还就南洋的事情进行了一番议论。

主要的爭论点是南洋的税收多了个独立收税的部门,从成果看,南洋各地的税收数字,第一年正式开启税收独立就达到了一千万元。

这个数字就很嚇人了,难怪要好好议论一番。

这个数字是不是李元刻意为之不好说,但肯定不是啥坏事,贾璉乐见其成。

只要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不由得朝廷不重视。南洋只有三年的免税期,三年之后,税收的一半就要上缴国內了。

爭议时,甚至有人提出,不如明年开始就上缴一半的论调。

贾璉笑著先见礼,完了才上前看看这堆狗头金。

“南洋之地虽有瘴癘之害,只要做好防护,多灭蚊,喝开水,风险大大降低。南洋气候炎热,水稻一年三熟,更有高產的木薯之类可果腹。只要人勤快点,断无饿死人的事情发生。本朝承平日久,人口剧增,人地矛盾已经到了激化边缘。朝廷应该鼓励出海,种地的人少了地主也会心善的。”

贾璉笑眯眯的说一番话之后,大殿內的官员们,脸色都不好看。

尤其是最后一句,连挖苦带讽刺的,谁家还没个几千亩地啊。

就算是贾璉的食邑,如今也招募了大量朝鲜人去种地呢。將来要挖煤了,农民就地转岗好了。

“这些年,河北山东多有百姓出关谋生,河南山西多有百姓西去关中河套,人地矛盾情况已经缓和多了。不必危言耸听。”

李清开口不咸不淡的反驳一句,贾璉不说话,只是笑眯眯的冷眼看他。

李清故作镇定的回看,贾璉等了一会才问:“李相总督陕甘,饥民几何?救了多少?河南人口千万有余,西入秦关者又几何?”

“这个如何知道?也没刻意仔细算过。”李清身为阁臣,这话不回答是不行的,当著皇帝和同僚的面呢,你主动挑衅的哦。

“说起来,贾某比不得李相淡然,在两广时,每年出海的人口都有统计。以广东为例子,六年之间,陆续出海人口百万有余,闽浙那边不知有没有统计,估计两个省加起来也差不多。加一起算二百万人口吧。国朝之初,人口近一亿,百年之后,少算一点,三亿人口总是有的。试问李相,现在还觉得,国內人地矛盾缓和么?”贾璉直接拿数字说话。

李琴被问的哑口无言,他也懂一些农业,再怎么精耕细作,土地的產出都是有限的,即便是轮作,產出依旧会逐年下降。

具体到国家全局的时候,拿数字说话,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远的不说,摊丁入亩全面推广后,清查出来的隱田数字就是千万亩计数。

就这,还不保证全部查出来了,贾璉有理由怀疑,没查出来的隱田,与查出来的数字相当。

现在贾璉別说主政了,阁臣都不是,这笔帐迟早要跟地主们算清楚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