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辉帝扭头问贾璉:“权威不足,该如何树立权威呢?”
贾璉道:“好办,圣意在手,事情办砸了,严惩经办人,顺著经办人这条线,一路惩治,別管冤枉不冤枉,出了事情就得负责。”
承辉帝再扭头,瞪著李亨道:“竖子,听到没有?”
李亨打了个机灵,赶紧道:“儿臣明白!”
承辉帝道:“明白了还不给朕滚去办事!”
贾璉笑道:“陛下且慢。”
承辉帝道:“不器何事?”
贾璉道:“微臣建议陛下允许三殿下调官兵一营,协助三殿下办事。”
“准了,准备纸笔!”承辉帝答应的很乾脆,很快就手书上諭一份,用了小印。
贾璉不动声色的立於一旁,见皇帝写的是调九门镇守一营官兵。
心里不禁在想,皇帝对九门镇守统制还是充分信任的,毕竟是皇族。
李亨领了手諭,告退出宫时,心里不免暗暗惭愧,关键时刻,还是贾璉帮著说话解围。反观那些围绕在身边的人,哪个都指望不上。
搞不好呢,这次押送人犯进京途中出事,消息还是从自己这边漏出去的。
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出了这种事情,不要想著去调查清楚,只要顺著办事人这条线,先狠狠的惩治一番,还上可以信任的人,听话的人。
万事的道理是想通的,以前觉得李元被留在南洋,储位坐稳了,现在看来,还真就未必。父皇还不止一个儿子呢。父皇都不是嫡子。
此前,还是被人迷了眼啊。
想到这些,李亨少了一些慌乱,多了几分沉稳。
承辉帝等李亨走了,这才对贾璉笑道:“老三,还差些火候。”
贾璉笑而不语,这种话绝对不接。
承辉帝点了点他:“滑头!跟你比,贾恩侯都算是忠厚老实之辈。”
贾璉道:“陛下过誉!”嗯,就当在夸奖了。
“不器,你说,朕是不是过於宽仁了?很多事情总想著,都是多年的旧人,抬抬手放一马。”承辉帝说著,不禁感慨,也有反思之意。
贾璉听了这话,果断的回答:“陛下,仁恕乃圣人之道,陛下所言所行,近圣矣。此辈不知珍惜,自寻死路,与陛下行仁恕何干?”
承辉帝听了心头一股暖意融融,颇有知己在前之感。忍不住嘆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奈何,人心不足!朕也只能仁至义尽。”
“陛下,保重龙体啊!无关军机者,陛下还是別劳神费心了。”贾璉低声劝一句,皇帝多活几年,对贾璉有好处的。
承辉帝信步在院內慢步走著,贾璉亦步亦趋,走了数百米,承辉帝站住道:“不器,去岁不少故人在朕耳边总说,朕的变法,太急了。你说急么?”
贾璉犹豫了一下道:“以微臣之见,不能因为怕麻烦,就把事情丟给后人,如此不断的往后推,只会积重难返。”
承辉帝嘆息道:“朕只是想先缓一缓,等局势安定了,再行变法。”
贾璉上前一步,坚定道:“陛下退一步,他们就会进十步,变法,有进无退。”
变法的本质,就是利益重新分配,涉及到利益,可不就是这样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