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璉的回答真是让所有人跌碎了眼镜,这也太装了一点。
但是承辉帝就吃这一套,什么叫忠臣啊,这就是榜样啊。
“那可不行,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爱卿还要帮朕分地一些辛苦。”承辉帝笑著说,
感动之余,还抹眼泪了。
贾璉还跪著呢,承辉帝赶紧招呼裘世安:“愣著干啥,扶起来啊。”
裘世安亲自上前来扶,看贾璉的眼神別提多佩服了。
“朕知道你的心意,这样,朕给爱卿放假半年,回去安心等旨意吧,朕没有忘记当初的约定。”承辉帝笑著说话,心里很爽,好像两个人用暗语交流,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的暗爽。
贾璉会意的掏出金令箭,双手奉上:“陛下,微臣还没交令呢。”
承辉帝笑著看看他:“好,朕先收回来!”
离开皇宫时,贾璉才有心情看京城的变化,时间是深秋了,枝头萧瑟,秋风阵阵,捲起落叶。
京城的秋天和夏天气候还是不错的,最怕的就是冬春,因为风要不就不来,空气中的烟雾散不掉,要不就来个大的,带著滚滚沙尘。
现在因为山林植被还算有点,不是民国那种多年战乱之后,山林都是光禿禿的惨状。
正好趁著放假休息的时间,发动一下植树,倒是个有意义的事情。
林如海追了上来,贾璉停下回头问候,林如海问:“你与陛下的约定?”
贾璉点点头:“耽误林妹妹这些年,也该给她个交代了。”
林如海这才长出一口气,满意的点点头:“算你还有点良心。”
其实林如海也明白,刚才提出送一下贾璉,皇帝居然允许了,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再回乾清宫,林如海听到激烈的爭吵。
“六部之下可以设新部门,多设侍郎,绝对不可设新部。”
“陛下一意孤行,则臣请乞骸骨!”
“当下朝廷经过对外的急速扩张,已经到了必须停下来,巩固一下的时候了。將精力用於內政,安定內部后,才有余力向外。正所谓,拳头收起来,打出去才有力气。”
“朝廷內外那么多官员,鸿臚寺有卿,研发厅有侍郎,何必非用贾不器?”
“微臣年迈,还是让贾不器担任工部尚书,微臣可养老。”
林如海听到这里,站住了身子,不肯继续往前,就在门外巡。
裘世安鬼魂一样的出现:“林相为何不前?”
林如海淡然微笑回应:“有点事情没想明白。”
“陛下,先有耕者有其田,后有天下大同啊。”这是李清的声音。
林如海猜测,这廝与张庭恩,一定私下接触过,达成了默契。
原因也很简单,贾璉主张给工商业放鬆限制。现在財政收入效果明显不假,但內阁文臣们,还是要重农抑商的。
土农工商,这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儒家出身的文臣们,是绝对不允许破坏的。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太祖年间就因为工匠可以做官,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如果说工匠可以做官,那还能接受,那么商人群体也可以做官,那是绝对不能接受啊。
至於说商人捐官,那都是不入流的,出身好的还能落个实缺,商人根本没机会出缺。
所以,如何安排贾璉,不过是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