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这其实更像是一份一年期借款合同。
这类『运作合同』在这个年代刚刚流行,名义上联合出品,实质上来说,相当於一笔『定向融资计划』——製片人负责融资拍电影,投资者能够拿到確定性较高的回报——如果单看借款成本,百分之十的年化利率,非常良心了。但如果按照郑钱之前与中影的口头约定,这份合同內容就有些微妙了。
见郑钱一直盯著附加的条款,赵经理似乎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跟之前说的联合出品不太一样——所以他特意解释了一下:“这个事情,主要还是你聊的时间有点晚……我记得你是六月底跟韩总谈的,对吧?”
郑钱不动声色,幅度很小的点了点头。
“嗯,那个时候,集团上一年的预算已经执行的差不多了,虽然还有一些活动资金,但毕竟是国企,制度很严……所以这个款子其实是韩总从其他地方给你协调过来的。”赵经理表达的很委婉。
“再严也不至於几百万都没有吧。”栗娜皱了皱眉,假装没有听懂这位监製的画外音。
赵经理咳嗽了一声,左右看了看,稍稍压低声音:“以上是官面上的说法……更具体的,嗯,你知道,7月份的时候,《赤壁上》上映的事情吧……现在看来,这个投资亏本的概率很大。当初这个项目就是韩总一力推进的,除了有岛国行业资源的橙天外,国內其他几家都没让进……开拍之初,预算就有四亿多,其中演员片酬差不多一个亿,主要戏份还没拍完,吴白鸽就要追加投资,一口气又追加了差不多一个亿。直到现在,加上后面陆陆续续的额外支出,按照现在这个宣发强度,估计最后总成本直奔五亿多,接近六个亿……”
嘶!
栗娜小小的倒抽了一口凉气。
相较於《天才少女》五百万的成本,《赤壁》直接涨了一百多倍。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只是在心底简单算了算帐,就让猫果树的年轻助理咋舌不已。
成本五亿,意味著票房要达到十五亿左右,製片方才能收回成本。
要知道,在2008年国內票房最高的《非诚勿扰》是3。25亿,2009年票房最高的《2012》票房是4。6亿。这个年代国內市场体量就这么大,即便《赤壁》被分成上下两部,按照最高票房计算,可预测票房也不过七八亿。
十五亿,意味著即便《赤壁1》和《赤壁2》连续两年拿到年度票房冠军,还需要海外再有相同规模的进帐,才能勉强打平帐目。
这种预期,堪称豪赌。
也难怪身为中影掌门人的韩山坪焦头烂额了。
感受到面前两个年轻人的震惊,赵经理適时嘆了一口气,伸出巴掌,在郑钱面前翻了翻,语气中又加了几分悲观:
“——现在看来,《赤壁上》的国內口碑已经算是扑了,票房肯定也达不到理想程度。或许日韩那边似乎还有一线生机,但那意味著要继续提高宣发费用……不论如何,最后两部票房能不能够十亿都是个未知数。闹成现在这个样子,韩总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然后你这边又要来个新投资……金额固然不大,但公司一些人却觉得,投资一个连一部长片经验都没有的新人导演,涉嫌利益输送,咳咳……另外,《赤壁下》09年初就要上映,为了提高它的成绩,集团里又从活动资金里多安排了一些宣发,所以……”
他摊了摊手,一副无奈的表情。
郑钱顿时恍然。
他没有再犹豫,提笔签了字——事实上,他反而更喜欢这个安排,因为他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
“那电影上映时候的发行……”他抬起头,试探著问道。
“包在我们身上!”赵经理拍著胸脯,一脸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