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你给我个桃子,我还你一个李子。大家和谐友好的相处。”武鸢衣话音刚落,突然反应过来,落落说她通情达理,还知道礼尚往来的含义。
“落落,你念过书?”
落落不好意思的笑笑,“没有,以前经常跟父亲去后山采果子,那里离学堂很近,就跟着听了几耳朵。”
武鸢衣也惊了,落落竟然家住怀安县城区。那,怎么嫁到东村这个鸟不拉屎的穷酸地?
陈氏叹气道:“我们老常家条件不如你家,嫁过来真是苦了你了。”
“娘,您别这样说,我没觉得苦,一家人能在一起,很好。”
“当初昀初出门做生意的钱财,拿的是你仅剩不多的嫁妆,我都记着呢。”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婆婆实在,公公憨厚,大哥嫂子亦是通情达理之人,昀翌对我也过得去,我已经不奢求更多了。”
“要不是、哎~”陈氏只是叹气,并不再多说。
见她两人脸上都有悲伤之色,武鸢衣便道:“落落,我问你,要是有一种纸,可以代替树叶瓦片如厕使用,你会用吗?”
落落摇头,“不会。”
“为什么?”武鸢衣不解。
“纸张金贵,哪儿是贫苦百姓用的起的。年年连写字的纸儿都没有,整天只能在地上写写画画。”
“那如果有很便宜的纸呢?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的。”
落落依然摇头,“那就留着给年年念书写字用,如厕太浪费了。”
好吧,看来常家还是太穷了。
不过,落落的话倒是提醒武鸢衣了,她的想法,何尝不是村里其他妇人的想法呢?
“那,如果买纸可以教孩子读书识字呢?”
“哪儿有这种好事?”
武鸢衣神秘一笑,“很快就有了。”
确实,武鸢衣又有了一个新想法。怀安东村之所以这么穷困,桩桩户户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白字先生,祖祖辈辈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辈子的劳碌命。
能去县城里学堂念书的孩子,寥寥无几,大多都被怀安县乡绅大户垄断所有的学习资源了。也就是武鸢衣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年年能上学的机会。
武鸢衣之前的想法很简单,一定要要常家能过上好日子。现在的武鸢衣,有了一个更远大的目标,怀安东村家家户户都能过上好日子。
一人富招人怒,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正想着隔壁的张婶笑着进门,“我说陈氏啊,你们怎么这么客气,都是一个村的,用个牛车也不算什么,还送我这么些的木炭过冬,这怎么好意思。”
陈氏连忙放下手中的桑树皮站了起来,“应该的应该的,我儿媳妇说要礼尚往来。”
“什么礼?什么来?你怎么知道我会来?我家当家的今天摘了不少柿子,送来给你们尝尝鲜。”
张婶怀里揣着五六个饱满通体橙红讨喜的圆柿子,打了蜡一般光滑,看上去新鲜极了。
“张婶子,你家的小卓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有打算让孩子上学吗?”
“你这孩子,刚说你脑筋清楚,怎么又犯糊涂了,我家哪儿有闲钱供孩子上学?”张婶脸上的笑容淡了一层。
“不是去县里学堂,也不用出钱。我是说,如果有人教小卓子读书识字,你愿意让孩子学不?”
“谢天谢地,那当然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