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等我卖哥哥还钱(调梅) > 第三章(第2页)

第三章(第2页)

卫寂摇摇头,“臣安顿灾民之后,亲自检查过,决堤口并没有火药炸过的痕迹,临近的灾民也未曾听到爆炸的声响,决堤应是天灾。至于火药的动向,陆昶还在跟进,火药乃是危险之物,非官制火药一旦流入京中,祸患无穷,陛下近期要请陈将军加强禁军巡防,万不可大意。”

“敬之,你放心。我会尽快安排,京城各街的巡逻也会加强。”陛下走到他跟前,很是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却是向后退一步,躬身颔首,“陛下慎言,臣乃卫寂,卫藏明。”

“你又何必执拗,当初卫太后作为肃王之母为求自保,只能同意你改随母姓,免受牵连,我们都知道,这么多年你心中始终放不下,如今朕允你重查旧案,你恢复周氏名誉也是迟早的事。在朕心中,你一直都是少时伴读左右的周敬之。”

“陛下厚爱,臣不敢忘,不过时机未到,还是谨慎为上。臣以母亲忠贞将军为荣,冠以母姓,得以苟活,只是可怜父亲伶仃孤苦,实在不忍。”

“如今寻回了灵均妹妹,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你也不必时刻揪着,多陪陪她吧。”卫寂闻言轻叹息,把话题转回水灾,

“除了火药之外还有一件事,就是中州都水监柳大人之死,臣以为,背后另有隐情。”

“你奏报中写明,都水监投河自尽,身上还搜出了血字遗言,因治水不力,以死谢罪。这有何疑点?”

“陛下细想,都水监自尽并不奇怪,可臣寻访多日都未见到他的妻儿,另有一名管家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另外,流民冲入私宅,将书信、银钱洗劫一空不假,可若真是饥肠辘辘的流民暴乱,又怎么会留下米缸中半斗米没有拿走,中州灾情严重,有再多银钱也买不到粮食,难道不是本末倒置?”

刘叙恍然大悟,“所以冲进柳府的流民并不是真正的灾民,而更像是挟家眷威逼都水监认罪转移注意力的元凶。”

“臣也只是猜测,许是水灾来势凶险,临时转移火药就需要一个人来转移注意力。”

“所以臣恳请陛下,允我再赴中州,查明事情原委。至于陛下日前所说的入凌霄阁就暂时搁置吧。”

“朕当然允你,中州之事你尽管放心去查,可这和你入阁又不冲突,何必推辞,迟则生变。”

“陛下也知我前两句所写是为肃王旧案,可这入阁宝册陛下预备如何写,是写卫寂,还是写周氏子?届时又是一场风波。眼下中州事急,臣实在是顾不上,凌霄阁阁老皆在京中,有大理寺的江文元看着,倒也不急于一时。”

说到此处,卫寂跪下恳求,言辞恳切,陛下也无从反驳。

“罢了,你去中州要寻什么由头,朕依你便是,只是你如今已有软肋在身,灵均你预备如何?留在京中必受太后与冯相掣肘,真怕你是两顾无暇,上次回京已经有了刺杀的先例,带她同去怕是也不妥。”

卫寂没有起身,而是以首俯地,从怀中取出另一封书信,“今有旧部书信呈上,臣有罪欺君,望陛下责罚。”

书信由周勋副将所书,信中言忠贞将军怀胎之际已然中毒,怀珠出生即为病儿,不满两岁便已夭折,副将带着病儿退守中州,孩子是在他怀中咽气,只余下忠贞将军留给她的玉玦。陛下大为震撼,

“那当日你说带回的那位姑娘又是何人?”

“当日太傅认她为怀珠,我便只好顺水推舟认下这个身份,陛下可还记得我在奏报中最后一句,南烟未散故人归。并非是京郊南烟寺,而是中州昭觉寺,她便是我在昭觉寺救下的人。不过眼下她身份未知,容臣查明再禀。”

“难怪方才朕提起灵均,你唉声叹气的,可是气她鸠占鹊巢,夺了灵均的位置?”

“并非如此,只是觉得强加了灵均的命数于她,倒教她不得安生。”

殿中静默片刻,赵擎与宫中太监一同前来,说是贵妃要陛下用晚膳,卫寂便行礼离开。

刚到解颐堂,便听得楼上包房内的争吵,最后一句正好是周怀珠气不过,嘟囔了一句,

“我已有哥哥,才顾不上你那情哥哥。”正巧卫寂推门入内,门内霎时间一片死寂,当下怀珠巴不得寻个地缝钻进去。

场面的尴尬在卫寂眼中不值一提,“灵均,随我归家。”再无别话,甚至没有看一眼一旁琳琅热烈的目光。

马车上,周怀珠在面纱下的表情实在是有些难看,总有种死到临头的预感,卫寂率先开口,

“怎么见了我反倒没话说,方才在解颐堂是谁说的…”周怀珠一时情急,柔荑般的手指堪堪附上他的唇,止住他的话头,

“兄长莫要再取笑灵均了。”正逢道路颠簸,她一个不稳竟直直向他怀中栽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脸埋于肩头,羞红的脸此刻不知道如何是好。

赵擎拨开马车的前帘便是这般场景,卫寂任由她靠着,嘴角带着罕见的笑意,赵擎只觉瘆得慌,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手足之情?

回府后,赵擎才找到机会说话,“公子,鹿部有消息了,陆大人查到火药的最后踪迹,消失在昭觉寺。”

又是昭觉寺,一座小小的昭觉寺,当晚的混战、大火,究竟还藏着多少隐情,卫寂拿不准,只待找到由头重回中州,再访昭觉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