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落日余晖将实验室的玻璃窗染成暖金色,沈平章放下了绘图笔。
桌面上摊开的图纸足有半米长,四旋翼无人机的立体结构跃然纸上。
对称分布的旋翼支架像舒展的翼骨,机身下方的挂载舱标注着精确的承重参数,连旋翼转动时的气流模拟轨迹都用虚线勾勒得清清楚楚。
前世,司空见惯的无人机要提前问世了。
或许它一亮相,将会震惊全球,提前改变传统作战思维,让黑科技作战提前进入人类视野。
当然,翼龙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只是还没大肆宣传罢了。
好东西要藏着,这是大夏人的风格。
沈平章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这才后知后觉地感到脖颈发僵,窗外的蝉鸣已经漫进了办公室。
又到了吃知了猴的季节。
从清晨到日暮,沈平章几乎没离开过座位。
琢磨完旋翼动力配比,又计算碳纤维部件的承重极限,然后修正起落架的缓冲设计。
“总算有个模样了。”他对着图纸轻轻舒了口气,前世的无人机的成功经验让他省事不少。
就在这时,宋潇轻轻推开门,端着一大杯茶走了进来。
“平章,这是武夷山的红茶,你尝尝味道怎么样,累了一天,你也该好好休息休息,我看今天就到这里吧。”
说话间,她的目光落在图纸上。
“这就是你说的那种新型无人机?可它看上去根本不像飞机。”
沈平章嗯了一声,“确实不像飞机,但它很合适南疆地形特点作战,可以直升,可以悬空,能胜任多种工作。”
说完,他喝了一杯茶,随即肚子忍不住咕咕叫了两声。
一整天都沉浸在画图中,他午饭都忘记吃了。
“那今天就到这里,我先回家一趟,明天继续画,让刘班长他们站好岗,不要放人进来。”
沈平章锁上门,离开研究院后,去了海城机械厂厂长办公室。
父亲也好几天没回去了,沈平章打算今天喊他一起回家吃饭。
沈伟的办公室在走廊尽头,隔着老远就能闻到门缝里透出来的烟草味。
还没走到门口,里面传来的对话声就让沈平章顿住了脚步。
“第一批零件的公差超了三个丝,装机时才发现,碳纤维板和金属支架根本咬不住。”
另一个声音接了话,是副厂长郭宝光,语气里满是无奈,“我让质检科查了三遍,问题出在模具上。”
“咱们现有的冲压模具精度不够,碳纤维这东西又娇贵,压力大了会裂,压力小了塑形不到位,试了八组参数都不行。”
翼龙无人机的机身骨架用了复合结构,碳纤维板和钛合金支架的连接点本就要求毫厘不差,公差超三个丝,意味着这一批零件根本达不到装机标准。
沈平章蹙眉,早晨在车间,父亲还说量产很顺利,有困难怎么没跟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