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里的窃窃私语,陈拾安没有去在意。
说实话,对于师父离世这件事,他原先并没有太多的实感。
棺木盖缓缓落下时,陈拾安还在走神。
他盯着那道逐渐变窄的缝隙,看见师父稀疏的白发贴在枕头上,像落了层没扫净的雪。
直到最后一丝光线被厚重的木头挡住,“咚”的一声闷响砸在心头,他才猛地回过神——
以后没人在清晨敲他的门喊“该抄经了”。
没人在他练错步法时哼着小曲儿指点。
更没人会在寒夜里把暖炉塞进他被窝了。
意识到这个事实的时候,陈拾安突然觉得自己无法呼吸,就像小时候在山涧里摸鱼,脚下一滑摔进水里,最先感觉到的不是冷,而是窒息。
此刻那股窒息感攥紧了他的肺叶,眼眶像是被香炉里的热气熏过,酸得发涨。
他想起师父总说“生死如昼夜交替”,想起自己抄过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可那些道理在棺木盖合严的瞬间,全变成了嘴里发苦的砂粒。
吐不干净、咽不下去。
原来道理懂再多,也抵不过这突如其来的空缺。
刚刚还哭得大声的他,这会儿却怎么都哭不出来了。
众人也在此刻噤声。
热闹了一会儿的灵堂,再次回到肃穆的宁静……
……
雨停时,檐角还在滴水。
屋内,香炉里残烛歪歪扭扭地燃着,烟圈裹着湿冷空气往上飘,撞上蛛网蒙尘的梁木,散成细雾。
东殿的门轴锈得厉害,被风推得吱呀作响。
陈拾安已经缓过劲来了。
他站在院中,用着平日里师父教的规矩,给准备离去的宾客指引下山。
“拾安,节哀啊。”
东村头卖猪肉的刘叔拍了拍陈拾安的肩膀。
“我没事,谢刘叔了。”
“你师父生前总说你是文曲星下凡,就是没机会沾沾书卷气。但又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读书不如走路?我看啊,拾安你不如就出去散散心吧,这么多年都待在山上,也该出去走走,现在时代变化可太快了。”
陈拾安默默点头,心道您怕是误会了,我身上沾得多是香火气,现在这会儿怕是还得加上债主们的怨气了……
想到这儿,陈拾安这才终于有空闲观察起今日前来吊唁的债主们。
这一看还有些出乎他预料。
别看陈拾安年纪不大,又是常年待在山里涉世未深,但相人识面的本领可丝毫不差。